我叫弘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走在人群中,不会有人多看我一眼。但我想讲一段关于我的故事。因为这段故事,我会一直留在琴城,守着这座城、这片海。
三十八年前,我出生在密州的农村,我在密州这片土地上度过了我整个童年,和生长在这片土地的其他孩子一样,整个童年的记忆大都停留在下河游泳、捉鱼摸虾,以及过年时的鞭炮。
二十年前,十八岁的我考入了关东工业大学。
我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不知如何选择专业,便跟风报了当时热门的土木工程,可结果未能如愿。
命运似乎眷顾了我,机缘巧合之下我被调剂到软件工程专业学习。
十六年前,二十二岁的我毕业后从关东省回到了家乡省份,来到离家不远的琴城,在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做程序员,那时我的第一份工资就接近六千块,我感到未来可期。
故事的篇章便是从此刻开始谱写……
公司包住宿,一套公寓二室一厅,一室住两人。
方翔,我入职以后认识的第一个室友,本科是学计算机的,虽然与我专业不同,但是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一同进入浩升科技有限公司。
人员信息张贴在门外,我看了一眼。另外两人林宇、徐洋住在另外一间卧室。
“哥们,你是哪里人啊?”
方翔一边收拾自己的铺盖一边问道。
我:“密州的,你呢?
方翔停顿了一下看向我:“哦,密州,离琴城不远,我就是琴城本地的,本科是在琴大读的。
“你知道隔壁那俩哥们哪的吗?”我问道。
“林宇是烟州的,另一个哥们我忘记叫啥了。
我:“徐洋。”
方翔:“啊!对,徐洋好像也是琴城的,不过跟我不是一个区的,我家城北区,他是城南本地的。”
我有点好奇的问道:“你们南北两区离公司应该挺近吧,下班直接回家多好?”
方翔道:“徐洋我倒是不理解,反正在我看来,那回家多没意思啊,咱公司住宿条件也凑合,下班了没事还能聚聚。咱宿舍几个出门找个苍蝇馆子,打两袋啤酒喝酒聊天多爽啊!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琴城的啤酒可以用袋子装。
简单整理完宿舍后,同宿舍的四个人便来到城南区海水浴场看海,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
记得那天天空很晴朗,海面很蓝,微风吹打着海浪,一波接一波的拍打着岸边的沙子,我站在沙滩上放眼望去,远处的海平面在我视野的尽头处化成一条几乎看不清的线条,与天空相连接。
那是我第一次理解到“海天一色、海天相接”这两个词的由来,也是我对“海”的第一印象。
溜达了一会,方翔带我们去老城区找了家苍蝇馆子,馆子很小,室内几乎没有座位,老板在门口摆放的小马扎和方桌。
我们在门口坐了下来,一是刚见面坐在一块相互认识认识,二是七月这个天气,吹着海风喝啤酒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因为刚来公司安置好宿舍,后期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还要等通知,最近这两天不需要我们真正做什么工作。所以那天我们几个人喝的都很放肆。
那一晚,我得知方翔是妥妥的“富二代”,家里在琴城开船艇公司,且颇具规模,方翔坦言自己并不想继承家业,而是想在互联网行业积累自己的经验,自行创业。
用那晚方翔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要活在父亲的影子里。”
徐洋则是自己是琴城的“原住民”,祖上好几辈都在这居住。
途中问起徐洋为啥选择住宿而不回家的问题,他只是支支吾吾的,说些在公司住宿挺方便的之类的话,我们便不再多问。
我和林宇则都是从外地来到琴城,在这里工作、生活,立志在这座城市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探索者”。
至于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甚至自己的理想究竟是什么,那一年我二十二岁,我自己并未明确。
吃着炒蛤蜊,喝着刚从桶里打出来的啤酒,几个素不相识的男人逐渐变得交心起来。
而手中这杯冰凉又散发浓郁清香的啤酒,似乎就是我“臆想”的开端。
又或者说,我那晚喝醉了,到现在还没有清醒过来。
“差不多了,该回去休息了吧?”林宇率先说道。
方翔对他开玩笑道:“怎么?不行了就说不行了,喝不了了就说喝不了!”
我也附和道:“现在没有宿管阿姨查寝了!
林宇听到这个话便开始反驳:“我不行了?我这顶多算开个头!我是怕你们都喝倒了,我还要给你们拖回去!”
我们齐声附和:“好好好,我看你是吹牛不打草稿!
方翔大声喊道:“走可以,酒不能停!一人一打,边喝边溜达!谁先捯了让他睡大街!”
秉持着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的原则,我们都齐声应了下来。
我们一人拎着一个装满酒的塑料袋,老板大叔很贴心的给配了吸管。
方翔去结了账,那会还不流行线上支付,几乎都是用现金,所以等了好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