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卫青因为立下大功而特别受到皇帝的宠爱,得到的恩宠和荣耀无人能及。这时,有一位丧夫的公主,竟然愿意再次出嫁,而对象就是卫青。这位公主就是卫青以前的主人,名叫平阳公主。这话听起来就让人有些感慨。平阳公主,她曾经是平阳侯曹寿的妻子。然而,曹寿已经因病去世,公主现在孤身一人,年纪也快四十岁了,却仍然无法忍受寂寞的生活,想要再找个夫君。于是,她召来身边的仆从,问道:
“在现在所有的列侯里面,谁可以算是最贤能的人?”
仆从们听了公主的话,猜想公主有再婚的念头,便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卫大将军。平阳公主微微叹息道:
“他原本是我家的骑奴,曾经骑马跟在我后面出入,这怎么能行呢!”
(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平阳公主还懂得羞耻,就不应该再考虑与身为昔日仆人的卫青结婚。)仆从们又回答道:
“现在的情况可与从前大不一样了!他现在是大将军,姐姐是皇后,儿子们都封了侯,除了当今皇上,还有谁能比他更尊贵呢!”
平阳公主听了仆从们的话后,心里暗暗琢磨:
他们说的确实在理。卫青现在正值壮年,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和之前的丈夫曹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如果我能嫁给卫青,那也算是后半生的好归宿了。只是现在没人能帮我做这个主,这确实有些为难。我难道要和他私奔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去找卫皇后,请她帮忙撮合,这样或许能如愿以偿。
于是,她精心打扮了一番,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都恰到好处,把自己收拾得利利落落,然后就亲自去找卫皇后提亲了。各位请注意!这个时候,皇太后王氏已经去世,大概有一年时间了。既然提到了王太后的去世,我们就顺便提一下这件事。平阳公主的丈夫去世的丧期已经结束了,为母亲守丧的期限也满了,所以她换上了华丽的衣服,坐着马车进宫去了。卫皇后看到她的衣着打扮,就已经大概猜出了几分她的来意。等坐下来交谈了一会儿,听了她说话的语气和内容,卫皇后更是心里明白了。于是,卫皇后索性直接挑明了这件事,愿意为她和卫青牵线搭桥。平阳公主也顾不上什么面子和羞耻了,只好坦诚地说明了来意。卫皇后很高兴能够成人之美,很爽快地答应了。等平阳公主回去后,卫皇后一方面立即把卫青召进宫来,与他详细地商量这门婚事;另一方面,卫皇后也向汉武帝禀明了此事,恳请武帝成全。双方商量妥当后,汉武帝就颁布了一道诏书,允许卫大将军娶平阳公主为妻。至于诏书上的具体措辞是怎样的,很可惜,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下来!到了成婚的那一天,大将军府里为了庆祝婚礼,把礼堂布置得华丽非凡,各种喜庆装饰多得数不胜数,这里就不用细说了。当公主的凤辇抵达大将军府门前,大家恭敬地请出这位再婚的公主,让她与卫大将军一起行了交拜礼。婚礼的仪式非常繁琐,高雅的音乐铿锵有力,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美好的氛围。在座的宾客们,男士穿着红色的礼服,女士则身着绿色的衣裙,大家都为这对新人送上真挚的祝福,哪一个不说这是一段美满的姻缘呢!等到婚礼仪式结束,新人进入洞房,夜已经深了,更鼓声声。他们一起展开了精美的翡翠被子,共同享受这如鸳鸯般的甜蜜梦境。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也不用我过多描述了。不过,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卫青在娶平阳公主之前,其实并未与原配妻子断绝关系(但这也可能是历史记载不详导致的误解)。那么他之后是如何处理与原配妻子的关系的呢?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对于平阳公主,我们或许不能过多地责备她,因为这是她自己的选择。但是,与历史上那些忠诚于婚姻的男子,比如宋弘相比,卫青的做法确实显得有些逊色。
自从卫青娶了公主之后,他和汉武帝的关系就更加亲密了,也因此更加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和重用。满朝的公卿大臣们,看到这种情况,也都更加巴结奉承卫青。只有汲黯,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对卫青保持着平等的礼节,不卑不亢。卫青性格宽和,他始终尊敬汲黯,对汲黯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改变。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汉武帝这个人平时性格刚强任性,但唯独对汲黯心生畏惧。如果汉武帝的衣冠没有整理好,他就不敢让汲黯靠近自己。有一天,汉武帝正坐在武帐中处理政务,恰好汲黯进来奏报事情。汉武帝远远望见汲黯,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没有戴好帽子,觉得这样见汲黯不太合适,于是慌忙躲进帷幕后面,派人出去接取汲黯的奏章。汉武帝连奏章的内容都没有看,就直接传旨批准了汲黯的奏请。等汲黯离开之后,汉武帝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是汲黯享受到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不管是谁来拜见,汉武帝都是随便接见的。就连丞相公孙弘来谒见时,汉武帝也常常是衣冠不整。至于卫青,作为朝廷中的第一贵戚、第一功臣,汉武帝在与他交谈时,甚至会坐在床上,连整理衣冠都来不及。由此可见,大臣们为官处世,只要他们能够保持庄重严肃的态度,即使是遇到强势的君主,也会得到尊重。自尊自重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他,这句俗语确实是有根据的。这是一句警醒世人的话。汲黯经常生病,多次请假,假期结束后还是没能回来工作,于是他就拜托同事严助帮他再次向皇帝申请延长假期。汉武帝问严助:
“你觉得汲黯这个人怎么样?”
严助立刻回答说:
“汲黯在担任官职、履行职责方面,可能并不比其他官员更出色。但是,如果让他承担重要的责任,托付以重大的使命,他一定能够在关键时刻坚守原则,不屈不挠。即使是像孟贲、夏育这样的勇士,也无法动摇他的志向和操守。”
汉武帝因此称赞汲黯是国家的重臣。但汲黯信奉黄老学说,这与汉武帝的志向和兴趣并不相符。而且,汲黯说话往往直截了当,毫不避讳,这不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能够轻易接受的。所以,虽然汉武帝对汲黯表示了尊敬和礼遇,但汲黯的建议往往并不被汉武帝采纳。就拿在北方边境(朔方)用兵这件事来说,汲黯也经常提出反对意见进行劝阻。但汉武帝却认为汲黯是因为胆怯而不敢战,认为他没有能力,所以根本就没有把他的意见放在心上。再加上有卫青这样的大将存在,他多次出塞征战,从未听说过有失败的时候,汉武帝正是想借此机会展示国家的军威,驱逐强敌。
那时候,匈奴人非常嚣张,他们侵入了代地,攻打雁门关,还掠夺了定襄和上郡。因此,在元朔六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大将军卫青出征,去讨伐匈奴。他任命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还有左内史李沮被任命为强弩将军。这六位将军分别负责指挥六路大军,所有的军队都归大将军卫青统一指挥和调度。就这样,一支声势浩大的军队从定襄出发,踏上了征途。卫青有个外甥叫霍去病,他只有十八岁,但已经精通骑马射箭了(关于霍去病的事情,前面已经提到过)。他担任侍中的官职。这次他主动要求跟随舅舅卫青出征,卫青按照皇帝的旨意带他一同前往,并任命他为嫖姚校尉。霍去病精心挑选并招募了八百名壮士,由他亲自指挥,一同向战场进发。当他们到达塞外时,正好与匈奴的军队遭遇。霍去病立即指挥军队迎头猛攻,斩杀了数千名匈奴士兵。匈奴军队被打败后仓皇逃跑,卫青也命令军队撤回定襄休整,让士兵和马匹都得到休息和恢复,以便再次进行决战。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卫青再次整顿好军队出发,他们直接深入到匈奴境内一百多里的地方,成功攻破了多处匈奴的营地,斩获了大量的敌人和物资。将士们士气高昂,战斗得非常起劲,于是他们决定分头继续前进。前将军赵信,他原本是匈奴的一个小部落首领,后来投降了汉朝并被封为侯爵。他仗着自己对匈奴的地形非常熟悉,就勇猛地冲在前面;右将军苏建也不甘示弱,他紧跟赵信的步伐,并肩作战;霍去病年轻气盛,好胜心强,他亲自率领八百名壮士,组成了一支独立的队伍,独自向一个方向挺进;其余的人也都各自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去寻找并斩杀匈奴的士兵。卫青在后方安营扎寨,专门等待各路军队的战况报告,以便根据胜负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不久之后,各路将领陆续返回营地,有的带来了几百颗敌人的首级作为战利品,有的则捕获了几十名俘虏,还有的将领表示没有遇到敌人,因此没有深入追击就返回了。卫青对返回的士兵进行了清点,发现损失并不大。然而,唯独赵信、苏建两位将军以及他的外甥霍去病还没有返回营地,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卫青担心他们可能遇到了什么意外,于是连忙派遣其他将领前去救援。可是,过了一天一夜,派出去的将领仍然没有回来报告情况,这让卫青感到非常焦急和担忧,心里七上八下的。
正当卫青满心担忧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名将领踉踉跄跄地冲进营帐,跪在卫青面前,泪流满面地请求原谅。卫青仔细一看,原来是右将军苏建。卫青便开口问他:
“将军,你怎么会如此狼狈呢?”
苏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