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烨景明六年,也是大烨第十二位皇帝北宫曜登基的第六年。
这一年对整个生活在大烨的人来说,和前几年一样,依旧不怎么算是个好年,甚至更糟。
大烨景明三年秋,天子北宫曜以卫国公李昌为帅,统率十五万大军征讨妳康国。
大军高歌猛进,出兵不到一年,就横扫妳康西部,攻至妳康国都高都。
但未从想妳康国主抵抗坚决,之后再无有进展,战事愈发僵持,为补军资,加征军税。
大烨景明四年冬,岁大寒,金帐汗国寇边,挑起边衅,侵掠云、幽两州。
边军闭关固守不能拒敌,任由金帐骑兵淫掠百姓,焚毁边镇后扬长而去,不发一矢。
镇西将军、云州都督于真上书重整边防,朝廷赞同,又下令加征镇边赋。
大烨景明五年秋,金帐汗国右扶罗(位同右相)瑁阗私自入边,以围猎边民为戏,被云州游侠孙不忌一献宝为名刺杀。
金帐汗国以此为由起兵十万大举进犯,于真率领镇西将军部武备军、云州都督部守备兵、士族、豪强部义从军共七万人与之大战。
双方会战于洺脂,战至四十日,云州大军不敌,退守重镇苛岜,深沟壁垒,坚守御敌,向朝廷请援。
战事不利,朝堂无兵可派,为防止金帐汗国大举入侵中原,遂与金帐议和。
许以布帛十万匹、盐十五万担、粮三十万斛、金银铜器若干换取金帐汗国退兵,后金帐汗国同意议和,金帐汗朝堂下令派捐。
也许以前的日子也不怎么个好,但是对于大烨的庶民来说,虽然有干不完的活,但总还能吃得起饭,不至于饿死,勉强能活下去。
但是今上乃有为之君,即位后励精图治欲中兴大烨,只能暂时苦一苦百姓了,于是庶民们不光有干不完的活,还有交不完的税,吃不饱的饭。
而今年,连吃不饱的饭也没了,因为老天爷今年不知道为何发了怒,不再赏饭了。
大烨景明六年五月,北方大旱,上天连续三月不降甘露。
雍、肃、桓、平、康数州受灾严重,大地龟裂,庄稼枯萎,颗粒无收,饥荒遍地,流民四起,易子而食。
“臣雍州都督、山阳县侯欢谨上言,自六月,苍天厌之,不降甘露,河流干涸,田谷不收。”
“葛城、邯、沱、濛四郡告急,士民困顿,饥殍流于野,白骨无人收,阡陌乡土,鸡犬不相闻,千里无人烟。”
“臣欢请调仓粮以救民,臣俯首请奏。”
当今天子北宫曜四十有六,头戴鎏金纹龙冠,头发一丝不苟的被纹龙冠束起。
身穿月白绣云袍,长袍的边角处都用金线点缀,衣袖处以以简单线条勾勒绣出玄鸟,简单而又不失庄重。
其容貌威严肃重,眼神含光,让人一看就能看出是坚毅之人,让人不由得一凛,可惜额头生着的皱纹和脸上深深的愁容让容貌失色了几分。
北宫曜此时眉头紧锁,斜飞的眉毛仿佛要皱在一起,北宫曜看完手中雍州都督的奏折。
“啪”的一声将奏折丢在了面前的桌子上,将在桌子上堆放在一起的奏折打落在地。
语气愤怒地说道:“要粮,要粮,都找朕来要粮”。
在一旁时刻伺候着的常侍太监闻昉急忙弯腰将散落在地上的奏折快速捡起,仔细放在檀香桌上。
随后向皇帝跪地大拜,惶恐的说道:“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啊。”
北宫曜闭目缓了缓,随后朝着闻昉说道:“给朕把卫国公的军报找出来。”
闻昉立马从奏折里找到了夹着红翎的奏折,随后弯腰双手举过头顶,向天子奉上。
北宫曜布着血丝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随后打开奏折,仔细阅了起来,看完奏折的内容,眼中又恢复了失望。
奏报里写着杀敌多少,俘虏将官几人,又剿灭了几座城池的叛乱,打退了妳康军的反攻,却依旧没有说攻克尼康都城高都。
奏报里没有一句说不顺,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不顺。
前几次的奏报都是要粮、要兵,上一次发问诘责训斥了李昌,催促他尽快攻下高都,结束征讨妳康的战事后,这李昌还真是“报喜不报忧了”。
朕要的不是每日杀敌多少,而是高都!
李昌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大将李英,是太祖武皇帝的结义兄弟。
李英跟随太祖南征北战,数救太祖于危难之际,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追随太祖建立新朝后更是主动交出兵权,深受太祖信赖。
为太祖所重,后被太祖武皇帝封为世袭罔逆的卫国公。
而李昌是卫国公的嫡嗣血脉,承袭卫国公之爵,也是国戚勋贵们口中英才、帅才。
作为下一代开国勋族的领头羊,在他们口中被称为敏达捷思,通晓军事,天生将种。
当初他亲自召见,询问军事,李昌也是对答如流,挥斥方遒,对军争见解独到。
问他挂帅出征妳康,其言语中视妳康大军如同草芥。
所以他才委以重任,却没想到言过其实,真是罔顾君恩。
李昌在高都僵持,一年多以来未有丝毫进展,他却不能换帅。
一方面是一时没有好的人选,他所问策的几个有经验的大将,都主张退军。
而退军就代表着他决策失误,近三年来空耗国力,这对于他的威仪会大大损害。
另一方面就是此次国战不宜贸然换帅,大军所用的将官都是李昌所选的国戚勋贵子弟。
贸然换人,恐怕会受到出征大军的上下抵制,届时万一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征讨妳康,大烨天军可谓一路高歌猛进,未曾想在妳康国都城遭受抵抗。
妳康国大军也陆续勤王,战事越来越焦灼了——已经不能说是焦灼了。
大军前期所占领的妳康国土上屡屡发生反叛,在高都附近所维持的战线也被妳康大军多次试探反攻。
北宫曜眼中的晦暗又加深了几分,大军出征两年,再僵持下去越来越对大烨不利。
北宫曜又想起来前几日在朝会上御史令王瑄上书谏议。
其主张见好就收,与妳康促和,赦免其罪,将大军调回,以免战事僵持,空耗国力,受到了朝堂上诸多大臣的赞同。
可是北宫曜还是不甘心,自从即位以来,他一直以中兴大烨为己任。
以妳康对宗主大烨侍奉不诚,力排众议出兵妳康国,是他视为中兴大烨、向世人展示威仪的第一步。
如今只要将妳康都城攻破,就可以完成他的中兴大业的第一步。
现在放弃,他自即位以来所做的一切都将成为笑话,这对以成为大烨中兴明君为己任的他岂能接受呢?
心里想着失败后的种种后果,这是他继位以来的首秀,也是他大展宏图的第一步,讨伐妳康国绝不能失败!
北宫曜眼中的疲惫仿佛要溢出来一样,端起一旁的明子茶饮了一口。
然后对着身兼纠风司司主的常侍太监闻昉问道:“现在朝野和地方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