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小知谨被挤得有些紧,他反而睡得异常安稳,一动不动。
小知谨出院后不久,苏念与顾政南便计划带着孩子回家探亲。
毕竟自从小知谨出生以来,他们还未曾带他回去过。
顾政南的奶奶也多次在电话中提及,渴望见到自己的重孙。
然而,就在顾政南的工作刚刚安排妥当,还没来得及请假,小知谨不幸又感染了甲型流感。
幸运的是,这次无需住院,只是去医院开了药。
但此后的几天,一家三口陆续感到不适,又熬过了漫长的半个月。
当小知谨终于康复后,苏念感慨道:“以前一家生七八个孩子,也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带的,现在就这一个孩子,每天过得提心吊胆,孩子生一场病,大人半条命快折腾没了。”
顾政南平静地说:“大家都一样,大环境就是这样,谁也逃不掉,平常心。”
快到清明节的时候,廖慧云打来电话,让顾政南和苏念五一带着小知谨回去,声称要给小知谨办满月宴。
顾政南与苏念商量后,苏念疑惑地问:“孩子已经三岁了,现在再办满月宴,不合适吧?别办了吧。”
顾政南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结果顾政南将电话回过去的时候,廖慧云不同意:“三岁怎么了?就你那个邓海叔,他孙子出生那一年没回来,后来疫情没法回来,也是前段时间刚回来摆的满月宴,人家孙子都四岁了,咱怎么就不能摆?”
顾政南坚持道:“别人是别人,我们是我们,我们不办。”
廖慧云大概是担心惹恼了顾政南,他一生气连家都不回。
于是,廖慧云最终作出让步:“那这样吧,你们五一带着孩子回来,和自家亲戚坐在一起摆上两桌,吃个饭,这总可以吧?”
顾政南同意了:“好!”
苏念有些惊讶于廖慧云的转变:“你妈竟然跟你妥协了?”
顾政南深深地凝视了苏念一会儿,缓缓地说:“对,我妈。”
苏念捕捉到顾政南眼神中的一丝幽怨,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更正说:“咱妈!咱妈!”
清明节的前几天,苏念和顾政南带着孩子先回了一趟娘家。
这时,樊畅已经出院了,苏振民带着樊畅又回了老家。
徐晶又换了份工作,在打印店上班,平时方便接送孩子。
苏念的奶奶魏红梅,随着两个儿媳妇张淑凤和樊畅接连遭遇不幸后,这几年就一直住在小儿子苏振业的家中安度晚年。
尽管年事已高,但魏红梅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当然每个月会给小儿子两千块钱。
村里人偶尔会半开玩笑地对许艳霞说:“你婆婆真是厉害,你两个嫂子加起来都不如她。”
许艳霞也毫不在意,总是笑着回应:“人家天天无忧无虑,要是我也能这样,活到一百岁也不是梦。”
许艳霞倒是也没说错。
魏红梅的三个儿媳妇坐月子,她一个也没伺候过,自己的孙子孙女没带过,三个儿子当初结婚也都是苏保华在操持。
虽说年轻时在家做个饭,种个地,但在经济上,苏保华也没缺她吃穿。
如今,虽然苏保华已经离世,但魏红梅每个月还能领六百元的抚恤金,加上苏保华当初的丧葬费,足以保她晚年无忧。
许艳霞内心虽然对魏红梅颇有怨言,但也没明说过,毕竟只要管她一下吃喝,每个月就能有两千块钱的收入,要不是那两千块钱,谁愿意伺候她。
许艳霞今年春天的时候,去帮忙种树,累死累活的干一天,才给五十块钱,而且还是有活儿才能去干,没活儿就在家歇着。
苏礼和苏彬如今到了娶亲的年龄,连个说媒的人都没有。
因为她跟苏振业两个人一没稳定工作,二没养老保险,如今家里的两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无房无车,谁敢提媒?
年轻时的魏红梅并不惊艳动人,她的容貌带着些许刻薄之气。
然而岁月流转,到了暮年,她的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慈祥与福气。
许艳霞常说:“长得好不如嫁得好。”
这句话仿佛在魏红梅的身上得到了验证。
当苏念和顾政南带着小知谨步入家门时已是下午,苏振民已在门口等候多时。
面对女儿和女婿,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樊畅见到苏念,瞬间拉下了脸,对于自己的小外孙更是碰都不碰一下。
当苏振民拿出小饼干给小知谨吃的时候,樊畅开始摔东西,发泄情绪。
这让抱在苏念怀里的小知谨感到害怕,颤抖了一下。
苏念用眼神示意顾政南,顾政南随即抱着小知谨离开了房间。
苏念转向苏振民问道:“不是说大部分时间都是清醒的吗?这是不清醒,还是想借此对我发泄不满?”
苏振民回答得支吾其词:“她应该是不清醒的,她现在是个病人,你和政南别跟她一般见识。”
苏念叹了口气,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怔怔地望着自己的母亲摔摔打打。
随着夜幕即将降临,小知谨已经安然入睡。
顾政南担心樊畅再犯病吓到熟睡的小知谨,于是,就把他放进另一个房间睡觉。
苏念在厨房忙碌着,做好了晚餐,随后便叫苏振民一同吃饭。
苏振民担心小知谨在梦中翻身掉床,因此决定守在床边,让顾政南和苏念先行用餐。
面对苏振民的坚持,苏念也没再多劝,就和顾政南、樊畅一起先吃晚饭。
餐桌上,樊畅出奇地安静,只是默默地吃着饭。
然而,就在几口饭菜下肚后,她突然抬起头来,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语气中满是诚恳和期望,对苏念道:“妈都是为了你好,你听妈的话,跟顾政南分了,嫁给宋智安,你将来不会吃苦的,士官哪有军官的待遇好?”
苏念带着歉意的目光转向顾政南,顾政南却只是轻轻一笑,轻声说道:“没事儿,她现在是病人,我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