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战争爆发后,法国在普法边境上采取了防御性的部署。
拿破仑三世亲自担任指挥,离开巴黎前往位于德法边境法国侧的梅斯。
欧也妮皇后摄政巴黎,75岁高龄的狄利埃元帅带领15000人的军队组成巴黎卫戍部队。
边境上,从上到下为一条战线,战线上
拿破仑三世担任总司令的“莱茵军团”驻守梅斯。由勒伯夫元帅担任参谋长。其组成包括巴赞元帅率领的第三军,弗罗萨尔将军率领的第二军与拉德米罗将军率领的第四军。
法伊将军率领的第五军驻守萨尔于尼翁,作为第一军和莱茵军团之间的枢纽。
麦克马洪元帅率领的第一军驻守阿尔萨斯,协同驻守的是杜艾将军率领的第七军。
康罗贝尔元帅率领的第六军驻扎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地方,作为预备队的同时还承担着在普鲁士可能借道比利时进入法国境内时防御的任务。
布尔巴基将军率领的近卫军驻扎在靠近阿尔萨斯的地方,防止法国战线背后受敌。
从地图上看,第六军和近卫军在战线后面形成拱卫之势,法国的五支军团像是一块五边形的龟甲,固若金汤。
然而战争爆发后,这块龟甲瞬间被击得支离破碎
7月30日,普法战争正式打响开始
8月2日,弗罗萨尔将军率领的第二军从梅斯地区越过普法边境占领普鲁士的萨尔布吕肯,法国小胜,优势在我。
4日-6日,经历边境维桑堡、斯皮什伦和沃尔特的三大战役后,法军的屡败屡退,各军团不断靠拢,企图抱团。
至今,已导致大约160000名法国士兵撤退到梅斯要塞中。
8月15日,也就是昨天,驻扎在梅斯的法军收到命令,从梅斯撤退并与在沙隆的法军会合,作为军团总司令的拿破仑三世自愧于指挥不当,决定将指挥权转交给巴赞元帅,率先前往沙隆。
当晚,在巡视波尔尼后,巴赞元帅便长途跋涉,赶到格拉沃洛特村,准备为拿破仑三世的离去送行。
护卫皇帝的近卫军龙骑兵也随之到达,将护送皇帝借道凡尔登市前往沙隆。
在普法战争前,巴赞元帅得罪了拿破仑三世,因此在此次对普鲁士作战当中,仅仅作为“莱茵军团”当中的指挥官,和其他将军一样各率一军,屈人之下。
而显然更为受宠的勒伯夫元帅被任命为军团的参谋长,另外两位德高望重的元帅,麦克马洪和康罗贝尔,则被派驻到“莱茵军团”的两翼,各率一军。
由此可见,自己那位亲爱的父皇,是打算效仿他那伯父拿破仑一世,御驾亲征。
就像他在国内颁布的各种法令一样,背负拿破仑的姓氏,处处想要彰显着拿破仑的影子。
当然,作为民选总统称帝,如今拿破仑三世无论是在人心还是在政坛上,支持率都不高,因此急需通过一场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威望。
而在1870年的法国,发动一次举国战争,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支持是十分困难的。
在巴黎,人们或许会情绪高涨。
但一旦战争失败,他们将会迅速把你拉下台。
这是法国一直以来的传统,从近代来看,这传统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则没有这么强的民族主义情绪。
他们通常表现出来的是目光短浅和唯利是图。
当然还有盲目个人崇拜,得益于拿破仑一世的开疆扩土和拿破仑三世的农村政策,“拿破仑”这一姓氏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吃香。
但一旦普鲁士的铁骑踏入法国境内,将他们仅有的财产破坏,“拿破仑”这一金字招牌也将碎落一地。
因此,拿破仑三世必须保证战争的胜利,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指挥能力后,拿破仑三世决定离开梅斯地区,将指挥权交给更有经验的巴赞元帅。
本来憋屈的巴赞元帅,对此十分乐意,如果不是龙骑兵们已经筋疲力尽,他已经要求昨晚就护送皇帝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