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你唱一首歌吧(1 / 2)理工男硬核穿越回大秦首页

张诚不打算学写字,也不打算认字。小篆神马的,最难学了,想一想过不了几年就改朝换代,大家就该使用隶书了,就没必要现在学什么小篆。隶书自己也不打算学,繁体字什么的,当然大部分繁体字也能认识,但是写起来还是麻烦,隶书的蚕头燕尾什么的,写那么华丽做什么?简单点不好吗?

自己虽然一不小心被弄到了秦朝,但是想一想,自己总不会去做一个文臣,以后就在村子里好好过日子,搞点儿什么科技发明啥的,把之前没完成的项目继续做起来。虽然秦朝条件差点,没啥正经工业,但是在纯农业基础上,重建一个重工业体系,仔细想想也没多复杂。

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张诚一度觉得自己堕入了地域,两个世界的技术反差和生活条件反差让他好一阵无法接受,但是过去这几年,在头脑中一遍又一遍想过,发现其实两个世界的差距并没有多大,没有2000年的技术差距,以张诚有限的历史知识和丰富的技术知识,回过头去看,如果一切顺利,在大秦这样的社会下,重建一个规模的重工业体系,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如果有一个精确的路径指导,只针对一些特别关键的技术节点下功夫,可能20年时间就能把技术升级个七七八八。

有些人觉得工业革命的过程经历了200年,实际上是因为这200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低水平的探索,相当于全人类用两百多年的时间磨磨蹭蹭的前进着,张诚大略估算过,从开始连钢铁到飞机满天飞,如果技术指导是正确的,所需要的时间要少得多。

当然,实现这么大的技术跃迁需要大量的资源,甚至需要国家政府强力介入,或者有财团强力支持。在大秦这个当下,在高奴县这个偏僻的地方,想快速实现这些还是有难度的。

比如,至少你手里要有铁矿和煤矿,才能开始蒸汽机时代,有了蒸汽机、有了动力,后续的一切就很简单……不过这个地方煤好像不太缺。那就差铁矿了。铁矿石是什么样的?张诚不知道。自己身为航天工程师,从事的主要是后半程的工作,对最基础的工业原料所知甚少。高炉什么的只能说对大概的结构原理一知半解,至于铁矿石在哪儿,如何开采,那就完全不知道。

但是可以问啊。虽然村民们就都只知道眼前这一亩三分地的事儿,但是显然公孙尼子是一个知识广博阅历丰富的人。对吧。公孙尼子他是齐国人,那就是山东地区的。嗯,他长得高大,但是看起来并不威武。和后世对山东人的印象有所不同。但是人不可以貌相,也许这个时代山东人长得就是公孙老师这样呢……

“公孙先生,您给我讲讲齐国的事儿呗?”张诚缠着公孙尼子讲故事。这不是扶苏要求的部分。如果扶苏来问,公孙尼子也不会讲。秦人问起齐国的风土,总不会怀着好心。不过眼前这个孩子,大概只是好奇吧?公孙尼子开始讲起齐国的事情。讲临淄,讲大海,讲齐国的风俗。

“先生我听说孟子曾经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那么你们在齐国是常常可以吃到鱼和熊掌的吧?”

“你还知道孟子这句话”?公孙尼子惊讶“孟子讲这话的意思是说,生命和正义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

“那熊掌好吃吗?齐国的什么鱼最好吃呢?我们秦国人好像不爱吃鱼……先生你在秦国住的习惯吗?”

“我们接着讲孟子吧,我告诉你,孟子也曾经在稷下学宫讲学,虽然我生也晚,没有见过这位大贤,但是孟子的话还是很好的,孟子他说……”

“孟子说舍生取义,那后来孟子舍生了吗?”

公孙尼子语塞。

“先生我听说齐国有盐铁之利,先生您见过铁矿石是啥样的吗?”

“君子不言利!”公孙尼子声色俱厉。

“不言就不言吧,你吼啥么……”张诚小声嘀咕着。

张诚规规矩矩再演一次礼,“这次合格了吧?”

“嗯,再背诵一次应对的内容。”

参见秦王,要如何应对、秦王会问什么自己该怎么回答,都是公孙尼子写好的内容,这些要一个字一个字背下来,还要声情并茂。

跟张诚对蒙恬讲的那段内容完全不一样,这段应对要扣上忠君爱国的题。被掳走的时候要想着故土难离,设计杀死匈奴人的时候要想着君恩深重……

活该有此一劫。

张诚本以为,自己在乡村猥琐发展,就用不着去咸阳看那些大人物,用不着点头哈腰装模作样,这些一辈子都没干过。当然偶尔吹捧一下领导和老师之类的,这些谁没干过?但是封建社会这一套确实从未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