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二、艰难求生(1 / 2)幻影成像首页

吕晓红的好日子到头了……

服装厂是代工,而非成衣生产销售。投资不大,车间还是解放前的老厂房!

修修补补到了90年代,老化不堪重负!车间里甚至没有最基本的防火设施。

一个小火星子,居然将整个厂房烧得干干净净!

小姐妹们单身利索,找工作不难。

吕晓红带着吃奶的孩子,奔波了半个月……

只好带着孩子回到老家!挨到天黑才回到小县城进家门。

父母害怕出丑,不肯收留未婚生子的女儿!

小县城人口不多,大多互相认识,很容易满城风雨。

第二天天不亮,爸爸和弟弟又将母子俩送到县郊搭车回到市里。

回到市里,先在姐妹们打工的厂里落脚!

找不到工作,也不能长期打扰姐妹们的正常生活,只有自己干。

她发现工业区附近有很多打工人是四川籍,他们会把豆花儿当做菜用于正餐拌饭吃,而武汉人只会早餐时才吃豆花儿!

到了下午市场上就没有豆花儿售卖了!而把早餐的豆花儿买回家晚上吃,一小碗五毛钱,很贵且不够吃!

吕晓红家里就是豆腐作坊,她很小就在家里帮忙,做豆花儿轻松简单!

过去,吕晓红未雨绸缪,手里有点积蓄。附近租了个偏僻的房子,住家、做豆花儿!

每天下午三点出摊,卖完就收。

一块钱一小盆的量,一家几口人都足够吃。

继而发现,豆花儿拌饭需要小咸菜!武汉人讲究、精明,他们总是要求咸菜必须干干净净,还要买豆花儿免费提供咸菜……

咸菜是她在批发市场买来的,成本很高!又不能拒绝客人的要求。

脑瓜子一转,增加咸菜品种,然后混合包装成小袋密封,五毛钱一袋!大受欢迎,且再也没有人要求免费了。

渐渐的,武汉人也养成豆花儿作为晚餐汤的食用习惯。

武汉人晚餐吃豆花儿,吕晓红是创始人和引领人!大约是有史以来,最质朴的跨区域引进民俗!

生意是越来越好!偏偏天不遂人愿……

工业区社会治安没有大问题,但是小争斗不断。

几个混混打架,推搡到豆花摊儿边,吕晓红本能的抬手保护自己,手里的豆花儿铲重重撞在混混脖子部位……

豆花儿勺不同于普通勺子,是一种扁平的白铁皮圆形铲,直径约20厘米,虽然边不锋利,但远不像普通勺子厚实安全!

混混受伤出血不敢找对方算账,抓着吕晓红不放手……

警察勘查现场,混混指责吕晓红恶意伤了他!

没有满大街的视频监控,周边的人也看不清里面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