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珵几人见状,纷纷站起身来观察。
“这是前线的逃兵!”有军旅经验的马云翔一眼便看出。
谢彬说:“他们从东边来的,东边的战事……难道?”
高珵点头,说道:“顺军兵败一片石,正撤军回京,他们……要来了。”
罗勇在谷口抵御住清军后,退守至山海关西面的石河边,发现清军进驻山海关后,暂时没有发兵的迹象,方才领兵退去。
他沿途打听寻找,都没有寻到朱慈烺的踪迹,但愿他真能成功逃脱,从此不再现世了吧。
进军两天后,他终于与李自成大军汇合,李自成夸了他几句御敌有功之类的客套话,便也没有多言。
罗勇通过张能得知,皇上兵败后沉默寡言,易动怒,连吴襄都被他下令处死了。
这也正常,换谁打了败仗都不会开心,况且是心高气傲,一心统一华夏的李自成。
逃兵们也正是在战败之时,至撤军途中,陆续逃走的。
这些人可能已经看出,大顺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再难重返巅峰了。
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终于回到北京城,百官依旧对他俯首听命,百姓依旧对他夹道欢迎。
仿佛有一种错觉,今日就如刚进北京城那日一般,一切都没有改变,没有山海关之战、没有清军、大明依旧龟缩江南,不敢北上。
直到经过吴府,才勾起他惨痛的回忆。
李自成随即下令,将吴三桂吴襄府上数十口人,全部处死。
罗勇在队伍最后方,他还是不放心清军有没有尾随而来。
在大军前军进城之时,后军还在离京二十里的沙河镇。
罗勇发现,沿途的流民队伍中,有一个身影很熟悉。
虽然衣衫篓缕,斗戴斗笠,但没有贫苦百姓那种弯腰驼背的身形,步伐也是平整稳健。
罗勇怀疑是清军的奸细,便回头将其拦下:“你是何人?摘掉帽子给我看看。”
那人不答,罗勇提起枪架于他跟前:“你是自己取下帽子,还是我用武器来取?”
身旁其他流民,见将军提枪准备拷问,纷纷害怕地走开,现场只留下罗勇与那位神秘人。
神秘人见四下无人,便取下帽子,一双炬目直勾勾地盯着罗勇。
“是你!你怎么还敢回来?”果然,那人正是朱慈烺。
朱慈烺冷声说道:“你还有一物没交给我。”
罗勇:“什么东西?”
朱慈烺:“哼,还装,我父皇的诏书何在?”
罗勇恍然大悟,他之前提了一嘴这个事,没想到他记到现在,且不说诏书在高珵身上,不在自己这里。
就算有,也不太适合拿给他,一个没有兵权、没有护卫的前朝太子,身上带着继位诏书,肯定不能活着走到南京。
罗勇将他的想法一五一十解释给朱慈烺听,可朱慈烺非但不领情,反而诬陷罗勇图谋不轨。
“看不到诏书,我是不会走的,我宁愿死在这里。”朱慈烺别过脸说道。
罗勇心想,既然如此,不如让他暂时在此地安顿,李自成新败,应该不会将注意力放在东北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