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太部,一场学术论证会已经进了三天时间,论证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小行星开发的可行性,随着等离子发动机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对小行星的开发早就提上了日程!
现在分歧最大的就是在两个方面,一部分专家认为,把小行星牵引到月球上,借助月球的工厂进行冶炼,冶炼成功后,就能够就近为月球建设,提供所需要的材料,能够加快月球的开发进度,但问题是成本过高!
因为许多冶炼所需要的环节,用到的资源都需要从蓝星运往月球,这就造成了资源的重复浪费!
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直接一步到位,把小行星牵引到蓝星,并在合适的位置,装载大型等离子发动机,等小行星被蓝星的引力捕获进入大气层后,使用等离子发动机降低坠落速度,直接降落在我国人烟稀少的地方。
然后进行快速回收,发挥自身强大的工业能力,快速消化行星资源,填补国内资源匮乏的窘境,但问题是技术还没有得到验证,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此,两拨专家各执一词,但核心意思都是,以现在的技术完全能够做到,充分利用各种小行星上的资源用,于填补发展太空所造成的资源紧张问题。
最后还是主持会议的老总,上报高层后,高层直接决定两个办法同时实施,但是进入蓝球的小行星要先从小的开始,保证其安全,因为外太空的小行星实在太多,资源足够丰富,甚至存在着许多目前蓝星还没有发现的特殊元素,和特殊矿产!
随着高层的一声令下,航空航太部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整个部门瞬间沸腾起来。
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如同两条并行的铁轨,承载着人类对未知宇宙的无尽渴望与智慧的光芒,向着星辰大海的深处延伸。
一方面,针对月球冶炼站的构想,一支由顶尖工程师与科学家组成的精英团队迅速集结,乘坐“鸿鹄”号宇宙飞船前往月球进行实地勘测考察和研究!
他们深知,这一方案虽成本高昂,却能为月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月球,这颗地球的忠实伴侣,其表面覆盖着丰富的氦-3资源,加之其低重力环境,无疑是进行深空加工与冶炼的理想之地。
团队首先着手设计了一套高效的资源传输系统,利用飞船将所需原材料,从蓝星运送至月球轨道上的中转站,然后经过简单组装后,再利用飞船运送至月球进行精细化组装!
这一过程不仅考验着技术,更是对人类协同作战能力的极限挑战。同时,他们研发了能够在月球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的自动化冶炼设备,这些设备采用最新的合金技术和环境适应性材料,确保在月尘暴与温差极大的环境中仍能高效运转。
虽然这一过程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宝贵的飞船运输能力,随着一座座月球冶炼站拔地而起,它们如同星辰间的桥梁,将小行星上蕴含的宝贵资源转化为月球建设的关键材料。
但是当看到从金属矿石到稀有元素,不断的被冶炼和发现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每一份资源的转化都是对月球开发的一次加速,也是人类向宇宙深处迈出的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另一支团队则踏上了更为大胆且充满未知的征途——直接将小行星牵引至地球。
这项计划不仅要求技术上的极致精准,更需对天文物理、大气科学及材料科学有深刻的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