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明信片传递了朋友,同窗,战友,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无限的思念,收到明信片启读时,调侃或恶搞也丝毫不在意,心是柔软的。七0后的明信片和八0后是有区别的,七0后的明信片是独树一帜的,绝不会和贺卡混为一谈;而再到八0后那流行的明信片,其实已经普遍向贺卡的多样形制发展了,他们不讲究严格区分两者。
别看这些不起眼的薄薄的每一张明信片,无论是购买的或手工制作的,无论是成套的或者是单版的明信片,配上这些看似搞笑幼稚的文字,带来的却是骄傲和感动,友谊之桥在懵懂的七0后心里是牢靠与温暖的代名词,这也是后来七0后成长至血性阶段,追求的忠义仁的心迹萌发之处,尽管到血气方刚那时的年纪追求的忠义仁似乎有些偏畸。明白好友在七0后心里意义,尽是如此的简单明了。七0后更愿意把直白的感情写在纸面上,握着它们在手中,如果有一天再也不会相见了,至少我们手上能攒着彼此的祝福和问候,走在征途就不会感到孤独,还可能,如果有一天能重逢,也会快速地认出彼此的字迹
明信片在校园里大行其道,不单单是我们增进感情、稳固友谊的桥梁,老师们也经常会使用它们为载体,写下激励和勉励我们的话语。
明信片只是商业时代日渐兴起的一个缩影,而缩影里我们的小学时代是那么的真挚与淳朴,没有半点虚假。这一年,我们同龄的伙伴结伴往田间地头、山野游乐的次数大幅减少。
自小我就比一般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周围,体察细节,而且记忆力很好。从两岁半之前住在小街那会的事还记得不少,那时小街里的胡同房更加老旧,家里养过猪,为的是贴补家用,有一辆破破烂烂的儿童三轮小车子,脚踩上去吱呀作响;很多比我大的孩子,在我家门口那过道上弹玻璃球;猪圈旁边种着两棵石榴树,一棵红瓤的,一棵白瓤的,每到石榴成熟的季节,就会有大孩子攀爬时我家的围墙摘石榴。
七0后,都经历过一个完整有序的小学时代。校园对于七0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能让我们如此之眷恋,很重要因素就是它能让七0后感受到家里一样的安全感。那时我们县城小学没有什么重点不重点学校之分,也没有什么重点班,更没有奥数冲刺班。操场上,统一的校服,动作整齐划一,大步向前,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八十年代课本里,《锄禾》还没有被改成《悯农》,被老师点明背诵出诗歌是件很神气的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自幼就知道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长大以后,我们却常常忘记“一箪食”背后的不易。《咏鹅》里的“曲颈向天歌”还没有被改成“曲项向天歌”,拟声背诵“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种山野溪林的清新欢快,我们真实体验过,然而,多年以后的我们,却迷失在城市那些林立的钢筋混泥土高楼之间。《画》“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那样随心随意的心境,埋葬在未来的岁月里。
六一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整齐划一的白衬衫蓝黑裤子,上台表演的无论男生女生,脸颊都被胭脂红涂得跟红苹果一样,男生女生用红纸抿嘴,唇红齿白。尽管妆容粗糙,却也真实觉得美丽大方。在钢琴和手风琴的伴奏下,唱响《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