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2 / 2)我们的七0后首页

无论平常多邋遢的家伙,都会在大年三十这天傍晚,早早洗去尘垢,换上新衣服新裤子。对于很多七0后来说,一年到头也只有在大年夜里才能有自己的新衣服。

我在镜子前上看下看地自我打量着新衣服,把头发梳成大背头,直至满意才跨出门槛找吃的。我守在祭奠公祖的桌前,待母亲叨念完最后一句祭词,毫不客气地撕扯下肥油的鸡腿,狼吞虎咽地干净捋完最后一丝肉,然后满手油腻地往裤沿一抹了事。过年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格外的宽容。饭毕,七0后基本不用约定,各自兜揣小鞭炮、土炮和火柴盒,手执佛香、窜天猴、魔术弹,开始挨家招呼邻里同伴一同出街燃炮。路上,还少不了一路攀比。从街边酒瓶空罐,到沟渠池塘,从篱笆土墙,到树杈鸟窝,逐个爆响,鞭炮、土炮灼痕焦黑。青烟升腾的那一刻,幸福美满的感觉充盈着七0后的内心。捡拾地上未爆炸的炮仗,折断或剥了爆竹外皮,集中黑色火药,捻引线再将一个个蚂蚁洞口燃得乌黑。

这是南方的春节,没有北国的冰原、冰棱、桦树林、雪橇、饺子、窗花、庙会和糖墩,但七0后的行为举止差异并不大,在节日里闹腾,是七0后最喜欢做的事。我们的社区有不少是外省的,他们会返回各地老家过年。年后回来,也会告诉我们新年里在他们家乡的见闻。

七0后所到之处都洋溢着成群结队的快乐。爆竹炸响后飘落的红碎纸,落在衣服上,落在头发间,落在睫毛隙,常常自顾不暇。在山塘里扔爆竹,在牛粪上插爆竹,在飞溅的污秽物下四处闪躲腾移,哑炮下,水面泛起的连串冒青烟和水泡,都会让我们觉得欢快无边。我们用竹子做成的鞭炮抛物器,用祭祖的黄草纸捻在引线上,做成定时爆竹。从来不会把年过得孤独、寂寞的我们,犹如打上鸡血一般,兴奋异常。

现在回想起七0后过年的场景,没有任何一代人像七0后那样,把年过成了一种时代的符号。七0后从小就习惯背着父母藏匿压岁钱,多少次眼馋小卖部里的玩具,恐怕也只有在春节里才能有机会实现。那会收到的新年红包金额很少,五角、一元居多,有张“大团结“是非常罕见的。我只有去爷爷家拜年,爷爷才会给上一、两张“大团结”的压岁钱。钱放在贴胸口衣兜不放心,还生怕睡觉时被父母收走,找地藏好。有很多时候,由于藏钱的地方太多,很容易就给忘记了。

虽没有摄录画面,但七0后经历的新年,却能历历在目,很大原因是,儿时的欢乐与今后生活的坎途会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七0后这代人会深深地记着大年夜里最纯粹的快乐。

并不是一切都像新年美好祝愿那样规矩。那时海南还没有建省,东方县在海南岛的西部,八所镇是县城中心,这是一个人口近八万人的小县城,有着粗犷的民风和疯狂的节日习俗,贫困催动着冲动的情绪,揉杂上年夜的酒精,这个南方小城镇新年里催生不少野蛮、奔放的行为。自我记事以来,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中心城区里连接主路解放路的不少路口处,总会聚集成群的年轻人,手执大号爆竹、魔术弹、笛音三响窜天猴和八响电光雷等,在二、三十米的距离间,相向激烈地对仗,逃跑、踩踏受伤根本不足为奇。

元宵节里主街道巡游的花灯,也经常被两边商用楼上那些叛逆的青年居高临下用烟花、鞭炮给燃起。其实,不止是我们这里,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改革推进过程不安定的现象。八十年代中期的新年,这座城镇的欢庆方式就像未划上交通标识的马路,路面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混杂乱窜,匹配着这个时期萌动的状态。

满地的爆竹碎屑,喻寓除旧迎新,承载上人们对明天的希望,正可谓“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七0后原本就经历这些不安定,目睹过不少出格的行为,但没有人告诉他们对与错。以致后来港台影现的古惑仔义气,七0后成为江湖中最容易被带动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