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铁青,愤怒地看着手中关于杨应龙四个条件的奏折,气得浑身发抖。他猛地将奏折摔在地上,大骂道:“这个狂徒,他是在威胁朝廷。一个臣子竟敢威胁朕,他当朕是吃素的吗?!”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威严。
一旁的太监和宫女们都吓得瑟瑟发抖,不敢出声。户部尚书罗玉中见状,急忙上前一步,跪下说道:“皇上息怒,杨应龙的条件虽苛刻,但鉴于目前的形势,朝廷应该接受。皇上别忘了,除了辽东和朝鲜的战事,内部还有南方多地的叛乱尚未平息,而且还要供养各地藩王宗室。如今财政已枯竭,实在是难以支撑多线作战啊。此时万万不能与杨应龙彻底翻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罗玉中神色焦急,他深知朝廷目前的困境,一旦与杨应龙开战,财政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万历帝听了罗玉中的话,稍稍冷静了一些,但心中的怒火依然难以平息。他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无奈地说道:“罢了,罢了,就先依他所言。但杨应龙若再有任何不轨之举,朕定不轻饶。”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也明白在当前形势下,不得不做出妥协。
随后,万历帝下令让李化龙继续与杨应龙谈判,尽量争取一些对朝廷有利的条件。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各地的财政管控,试图缓解财政压力,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好准备。整个朝廷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所有人都在关注着与杨应龙的谈判进展,以及国家未来的走向。
在阴暗的刑场上,气氛压抑而凝重。江东之被五花大绑地押解到刑台中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万历帝依杨应龙的条件,下达了对江东之的斩首令。此时的江东之,心中的怨恨如滔滔江水般汹涌。他抬起头,用尽全身力气大骂道:“杨应龙,我就是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你们替我告诉皇上,杨应龙早晚会彻底反叛。到时候国家定然一片动荡,一味妥协大明江山早晚毁在杨应龙手里。”他的声音沙哑而凄厉,仿佛要穿透在场每个人的耳膜,让周围的人都不禁心头一颤。
一旁的李化龙脸色阴沉,他向前一步,厉声道:“死到临头还嘴硬,你落得今日下场全是你罪有应得,怪就怪你贪心觊觎播州财富。至于朝廷对杨应龙是征剿还是安抚还由不得你。行刑官,立刻斩首!”李化龙的话语中带着威严与决绝,他深知此时局势的复杂性,江东之的这番言论虽有一定道理,但在当下,维护朝廷的决策稳定更为重要。
行刑官得令后,手起刀落,伴随着一道寒光闪过,江东之的头颅滚落而下,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刑场的地面。而他那充满怨恨和警示的话语,却仿佛依旧在空气中回荡,给在场的人们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李化龙望着江东之的尸体,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深知杨应龙是个极大的隐患,但朝廷目前的困境又让他们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妥协措施。他只能默默祈祷,希望杨应龙能够信守承诺,不再生事端,否则大明王朝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李化龙目光冷峻地盯着杨应龙,语气严肃地说道:“杨应龙,朝廷已同意你的四个条件,你也应该信守承诺!”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警告,仿佛在告诫杨应龙不要轻举妄动。
杨应龙面色凝重,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得意,也有担忧。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好,我这就下令撤军。”他知道,此时虽然暂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与朝廷的关系已经变得极为脆弱,未来的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海龙屯上,杨应龙召集来了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他神色严肃地看着众人,沉重地说道:“各位族人,朝廷虽暂时妥协,但那只是因形势所迫。如今我与朝廷的矛盾已到爆发的边缘,未来必有一战。如战败我杨应龙身死无所谓,但我杨氏绝不能灭亡。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最坏打算。”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局势的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