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这场风波之后,播州与朝廷之间的紧张局势暂时得到了缓解。杨应龙开始着手安排播州军的撤离事宜,而李化龙也将继续关注着局势的发展,确保一切能够顺利进行。
时间来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593年,在那遥远的朝鲜战场上,硝烟逐渐散去,抗倭援朝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明军以大胜的姿态班师回朝。这一消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整个大明王朝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然而,对于杨应龙来说,这却并非一个好消息。他原本计划出兵朝鲜,以此来赎罪,期望通过在战场上的表现,挽回自己在朝廷心中的形象,同时也为自己之前的行为寻求一丝转机。可如今,战争的突然结束,让他的这个计划彻底落空了。他站在海龙屯的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
此时,就连一向对杨应龙抱有同情之心的李化龙,也不得不重新审视杨应龙的所作所为。他看着手中关于杨应龙的种种案卷,眉头紧锁,心中暗自叹息:“这杨应龙实在是太狂了。杀诰命夫人,此乃大罪;擅自出兵贵州擒杀朝廷命官,更是目无法纪。如此行径,若再不加以扼制,必生大乱啊。”李化龙深知,杨应龙的行为已经严重挑战了朝廷的权威和律法,如果继续放任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宫廷之中,被杨应龙收买的太监杜良,在得知李化龙的态度后,心中一惊。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一旦杨应龙失去朝廷的信任,自己也必将受到牵连。于是,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骑上一匹快马,日夜兼程地赶赴播州。一路上,马蹄声如急促的鼓点,扬起阵阵尘土。
当杜良终于赶到播州,见到杨应龙时,已是气喘吁吁。他顾不上休息,急忙将情况告知杨应龙:“杨大人,大事不好了!如今李化龙也认为您行事太过张狂,朝廷恐怕要对您不利啊!”
杨应龙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片刻之后,他咬了咬牙,说道:“事到如今,只能拿钱消灾了。”他深知,在这个时候,金钱或许是唯一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
于是,杨应龙开始大肆搜刮财富。他命人打开府库,取出大量的金银财宝。一箱箱的白银堆积如山,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他从中挑选出整整100万两白银,准备送给贵州官员,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同时,他又根据万历帝的喜好,精心挑选了50个貌若天仙的播州美女。这些美女个个身姿婀娜,面容姣好,仿佛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此外,还有无数的玉器、金器等珍贵的金银财宝,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杨应龙将这些礼物精心包装好,派遣亲信送往京城。当万历帝看到这些礼物时,眼睛都直了,嘴巴笑得都歪了。他看着那50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心中欢喜不已;抚摸着那些精美的玉器和金器,感受着它们的温润和华贵;看着那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杨爱卿真是忠君爱国啊!”万历帝高兴地说道,仿佛已经忘记了杨应龙之前的种种过错。
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下,万历帝对杨应龙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而杨应龙也暂时躲过了一劫,继续在播州维持着他的势力。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西南边疆地区局势动荡,松潘之乱与杨柳沟之乱相继爆发。叛乱的烽火熊熊燃烧,严重威胁着边疆的安宁与百姓的生活。
杨应龙得知消息后,立刻积极组织兵力,准备投身平叛之战。他深知,这不仅是为了朝廷,更是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播州以及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松潘战场上,杨应龙身先士卒,率领着播州军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杨应龙骑着高头大马,手持战刀,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叛军纷纷溃败。播州军在他的指挥下,士气高昂,奋勇杀敌,经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成功平定了松潘之乱。
紧接着,杨柳沟之乱又起。杨应龙丝毫没有懈怠,迅速带领军队转战杨柳沟。他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叛军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在战斗中,他巧妙地运用战术,时而正面强攻,时而迂回包抄,打得叛军晕头转向。经过数日的激战,杨柳沟之乱也被成功平定。
这两场平叛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悍卫了西南边疆的安全。捷报传至京城,万历帝听闻后,龙颜大悦。他对杨应龙的战功大加赞赏,心中对杨应龙的看法也有了极大的转变。杨应龙在平叛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让万历帝意识到他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将领,对维护边疆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万历帝甚至打算恢复他播国公爵位,以表彰他的功绩。
而杨应龙这边,也通过自己安插在朝廷的眼线,及时知道了万历帝对他的态度好转了。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在播州的府邸中,他对着手下的亲信们自信地说:“我杨氏定能在播州传至千秋万代。”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杨氏家族在播州辉煌的未来。他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家族的势力,以及在朝廷中逐渐恢复的地位,杨氏家族一定能够在播州长久地繁荣下去,成为西南地区的一方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