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曾铣认真地听取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地在地图上比划着,思考着各种方案的可行性。
最终,经过反复讨论和斟酌,大家达成了共识。曾铣决定将商议的结果整理成详细的方案,呈递给朝廷。
他连夜奋笔疾书,将十八件事逐一阐述清楚,并附上了《营阵八图》、《立营总图》、《遇敌战守图》、《先锋车战图》、《骑兵迎战图》、《步兵博战图》、《行营进攻图》、《变阵长驱图》、《获功收兵图》。这些图详细地展示了军队的布阵、作战、进攻、防守等各个方面的策略,为收复河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曾铣完成方案后,亲自派人将其送往京城。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朝廷能够采纳他的方案,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信任。
京城,皇宫内。朱厚熜坐在龙椅上,神情专注地看着曾铣呈上的方案。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期待。
“河套之地,一直是朕的心腹之患。曾铣的方案,能否解决这个难题呢?”朱厚熜暗自思索着。
他仔细地阅读着每一个字,认真地研究着每一幅图。方案中所展现出的曾铣的壮志雄心和周密谋划,让朱厚熜感到欣慰。
“曾铣果然是朕的良臣。他的方案,条理清晰,考虑周全,值得一试。”朱厚熜心中想道。
朱厚熜将方案交给兵部尚书王以旂,让他召集大臣们进行讨论。王以旂领命而去,迅速召集了各位大臣。
大臣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研究着曾铣的方案。他们有的点头称赞,有的提出疑问,有的则发表自己的看法。
“曾铣的方案,确实有可行性。但收复河套,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位大臣说道。
“是啊,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敌人的实力和反应。如果行动不慎,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战争。”另一位大臣附和道。
“但是,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河套之地将永远被敌人占据,国家的边患将无法消除。”一位年轻的大臣坚定地说道。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王以旂认真地听取着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地进行总结和归纳。
最终,大臣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王以旂将讨论的结果整理成奏章,呈递给朱厚熜。
“陛下,曾铣先后所上奏章都可施行。他的方案经过大臣们的详细斟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臣等建议陛下多召集官员,尽忠谋划,以图扫平外敌。定好计划上报。”王以旂的声音沉稳而坚定。
朱厚熜听了王以旂的奏报,微微点头。他深知收复河套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但他也看到了曾铣的决心和能力。
“好,就依卿等所言。传朕旨意,多召集官员,共同谋划收复河套之事。务必制定出一个详细的计划,上报给朕。”朱厚熜说道。
太监领命而去,迅速将朱厚熜的旨意传达下去。
到了1548年正月,京城,寒风凛冽,冰冷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天空中阴云密布,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沉甸甸地压在人们的心头。皇宫的红墙黄瓦在这黯淡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肃穆,那高耸的宫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在这压抑的氛围中,大学士夏言独自坐在府邸的书房里,面容憔悴,眼神中充满了疲惫与无奈。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辉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慨。他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重臣,为国家尽心尽力,然而如今却陷入了困境。
“恢复河套之议,本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夏言喃喃自语,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他想起自己当初极力主张收复河套地区,那是出于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他看到了河套地区对于大明王朝的重要战略意义,也看到了敌人占据河套所带来的巨大威胁。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夏言的心中充满了悔恨,他后悔自己没有更加谨慎地考虑这个问题,后悔自己没有预见到严嵩的阴谋。严嵩一直对他心怀积怨,想要超过他成为首辅,这次终于找到了机会。严嵩借灾异上疏陈述政策得失,将矛头指向了夏言和曾铣。
“曾铣开拓边境引起战争,耽误国家大计引起灾异。夏言与他勾结,支持他的意见,淆乱国事,应该问罪。”严嵩的话如同利剑一般,刺痛了夏言的心。他知道严嵩这是在故意陷害他,但他却无力反驳。
在朝廷上,严嵩的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人支持严嵩,有人则为夏言和曾铣辩护。然而,在严嵩的操纵下,局势逐渐对夏言不利。朱厚熜听信了严嵩的话,决定罢免夏言,并将曾铣逮捕到京城。
夏言得知这个消息后,心如死灰。他知道自己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了。他站起身来,缓缓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阴沉的天空,心中充满了绝望。他想起了自己曾经为国家所做的一切,想起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今都化为了泡影。
“陛下,臣一片忠心,为何您不相信臣呢?”夏言对着天空默默说道,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与此同时,曾铣也陷入了绝境。他被逮捕到京城后,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他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但他却无法为自己辩解。他想起了自己在边境上的努力,想起了自己为收复河套所做的一切准备。
“我曾铣一心为国,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曾铣怒吼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悲愤。他的双手被铁链锁住,身上的铠甲也变得破旧不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相信自己的清白,相信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
派兵部尚书王以旂总督军务后,大臣们开始讨论曾铣的罪行。凡是提议收复河套地区的,一律停发俸禄,并处分言官,按处分不等对他们廷杖。于是,收复河套事宜因此全部停止。
在这混乱的局势中,俺答趁机踏冰过黄河侵入河套地区,将要阴谋侵犯延绥、宁夏。巡抚延绥杨守谦将此事上报,严嵩却借此机会激怒朱厚熜。
“俺答合众入侵河套地区,都是曾铣开拓边境挑起战争所致。”严嵩的话让朱厚熜更加愤怒,他决定对曾铣进行严惩。
兵部侍郎万镇等人也趁机弹劾曾铣“欺瞒皇帝,贪图立功”之罪。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起初被曾铣弹劾,逮捕回京,也上书攻击曾铣。在严嵩的暗中主持下,曾铣最终被弃市。
曾铣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他最初作御史,巡按辽东地区时,正赶上辽阳、广宁、抚顺发生兵变。他暗中筹划布置,将首恶全部逮捕处死,整个辽东地区大致平定。当时人议论,认为他是奇才。等到去西部带兵,他就提议收复河套。夏言喜欢在边境上建立战功,于是极力支持他。
然而,当时敌人势力正强,而我军长期衰弱。曾铣的奏疏下交兵部讨论,很久没有覆奏。朱厚熜也认为此事危险,很犹豫,暗中询问严嵩。严嵩一向与夏言不合,想借此机会陷害夏言,最终导致曾铣被处死。
曾铣死后,家无余财,妻子儿女可怜地迁徙到边远地区。他的一生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他的理想和抱负也随着他的生命一同消逝。
九个月之后,敌人又入侵宣府。朱厚熜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说:“敌人因为夏言、曾铣收复河套地区,所以至今报复。”于是,他连夏言也处死了。天下都为此二人叫冤,但却无力改变这个结局。
自夏言、曾铣死后,竟无一人提议收复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