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 2)如果群星是荒凉的石块首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王建君从小就听他爹这么唠叨。

在盯着滴丢转个不停的摩天轮时,他爹就这么唠叨。等城里起出一栋栋高楼,他爹还这么唠叨。

当王健君考上了北大,他爹在乡里办的庆功宴依旧这么唠叨。

直到这次春节回家,王健君发现他爹手机里每首歌仅咿呀个20秒,就立马跳到下一首时,他爹还这么说,只不过比之前哆嗦了一些:“我还以为现在流行短视频,歌也全被弄得这么短了。原来是没会员啊!这科学技术呀,真是了不得的生产力!”

回到公司后,王健君就升上了AI组的经理。办公室自然成了单间,椅子也换了一把全皮的:看上去很贵,摸起来很软,人坐在上面会慢慢沉下去。

每被吞进去一些,王健君就担心他的颈椎——这脖子要是抬久了,一节节的椎体就会压迫血管,把脑子压得供不上血。若低久了,背椎又会牵动背肌,再呼哧哼呀联合上其他部位,把他疼得龇牙咧嘴。医生叮嘱他,这种所谓的现代病其实古而有之,大多是人折腾人,人再折腾自己搞出来的。想要治好,所有部位就都得正,该弯的弯,该直的直。

为此,王健君去了好几次后勤部,说想换回从前那把椅子。可打扮得很利落的姑娘却咯咯笑着打趣:“王总,没听说过反着换的。再说我们这儿都知道:这椅子啊,能治病。”

后勤姑娘说的对极了。自从换了办公室,房间里的皮椅就没坐热乎过:他只在填绩效表时才得闲坐上一会儿。

填着填着,王健君慢慢觉得表里的同事都换了姓名——在上个月,老周叫3.9、小李是4.8、小赵成了4.1,小郑等于4.3……

而到了这周,3.9就不叫老周了——它成了小李,其他同事也依次被数字替代。等填到老周时,他则发现对方失了姓名——老周上礼拜请假带孩子看病去了,自然就没了效益,丢了称呼。

王健君忽然觉得:姓名和数字的关系很像变量和指针——只要熟练使用,如此称呼也未尝不可。况且当这张表交上去后,他也会进到一张合并的新表里,让别人用带小数点的方式称呼自己。

一想到这里,他的脖子开始隐隐作痛,似乎在提醒自己:数字从来不是姓名,而姓名的后头全连着一个活蹦乱跳,能说能笑的大活人。

这让他隐约觉着:这张绩效表设计得很有问题,但说到如何改进,他又失了头绪——他不学这个,从不觉着能改掉这张包含上万员工,经过咨询公司一轮轮优化的表格,于是只能默默按下键盘,给自己的前同事取下一个个数字姓名。

屏幕滚动,光标闪烁,来了一封会议邮件,王健君忽然觉得有些期待:自从搬了办公室,除了填表他就在开会,一直地开。

若说在从前,他自然对这样的做法深恶痛绝,但在会议室里,那些熟识的老同事就会从数字纷纷化回人形。他感到欣慰的同时还有些纳闷——每次同事变回来时都会有些走形:小李比上次胖了一圈、小赵涂了发蜡、老周的头更亮了,带着小郑似乎也亮了起来……之前怎么没看出来呢?他好想下去。

开完会后暮色已深,漆黑的夜空早偷偷地将窗户抹成黑色的镜子。王健君朝疲惫的镜像拉了一下脖子,随后打开脑贴写起月结邮件——邮件的界面很快映在了视网膜上。

清晰的画面使他不得不承认这版本的脑贴很适合发邮件,却也只合适发邮件:稍微复杂点的应用不是耗电就是占网,用一会儿就得把自己关在无线充电区里,或者带上被其他厂嘲讽为’脖套’的充电器。正因如此,脑贴自发布后销量怎么都提不上来,基本只有高管或技术岗在用。

王健君翻开控制器,先按住Ctrl键,再用眼光斜扫过窗口——邮件列表就最大化,一下子盖住了他的大半视野。但还来得及读完藏于“转发”和“抄送”中的刀枪剑戟时,房门就被用力推开——小李气喘吁吁地冲进房间,背后的汗渍连至了胸口,一看就知道连电梯都来不及等,直接跑了六层上来的。

小李大喊:“王哥!新代码你看了么?”

剧烈的神经波动使脑贴关闭了窗口。王健君揉揉眼睛,等待视线恢复后回应小李:“我下午就看完了。从你的的状态看来……是性能不错?”

“岂止是不错!测试机在和我们说话!真说的那种!”

“你先冷静一下。一般来说,一超出模型的认知,人工智能就会胡编乱造,主观很难说明问题。你发我数据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