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永徽之治<三>(1 / 2)历史的真相与迷雾首页

乾封元年(666年),李治在泰山封禅后,下令全国各州都各建立一所道观和一所佛寺,即“天下诸州各置观、寺一所”。唐朝共设358个州,则此年营建道观和佛寺的数量一共716所,是隋唐道教宫观营建的高峰期。学者指出,“高祖、太宗虽尊崇道教,但尚无增置道观的举动。唐代道观的增置,始于唐高宗时期。”

总章元年(668年)九月癸巳,李勣攻破高丽,拔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归。境内皆降,唐高宗以其地为安东都护府,分置四十二州。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武则天便向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劝农桑,薄赋徭;给复三辅地;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南北中尚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广言路;杜谗口;王公以降皆习《老子》;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高宗下诏全部实行。至于实行的效果如何,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尚难作出确切的说明。高宗的健康状况不佳,武则天懂得文史,才能出众,政权由高宗向武则天手中转移的趋势逐步形成。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在洛水之北游玩,地势居高临下,有登高远望之美,便令韦弘机在此处修建上阳宫,大致面积约8平方公里,史称“万方朝谒,无不睹之”,乃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宫,狄仁杰上奏称其太过壮丽。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太子李弘跟随李治游幸洛阳西苑的合璧宫,然而李弘不幸在洛阳合璧宫绮云殿误饮毒酒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李治非常悲痛,破例追尊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父亲追尊儿子为皇帝的实例。李治还以天子礼仪厚葬李弘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陵墓制度完全按照皇帝规格,还令百官按照给皇帝服丧的制度,为李弘服丧三十六日,举行隆重的国葬。李治还亲自书写《睿德纪》碑刻于恭陵之侧。

唐恭陵营造极为宏大,所费巨亿,是整个中原规模最大的唐代帝陵,劳役和花费都超过了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的帝陵,因而导致“万姓厌役,呼嗟满道”,苦于差役百姓向负责督造唐恭陵的官员投石砸去,以逃避苦役。

上元三年(676年),李治风疾严重,打算逊位,让天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进谏道:“陛下为何想亲自传位于天后?这天下,是高祖、太宗打下的天下,并不是陛下您自己的天下。陛下应谨守宗庙,将皇位传于李氏子孙,万万不可让国于人,私于皇后”。李治听后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