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道“福全和玄烨,这两个孩子都是庶妃生的,都不是嫡子!福全的母亲董鄂氏宠冠六宫,深受先帝喜爱,却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哀家认为这福全不妥!”太后心想:这董鄂妃,可是和我的两个侄女,博尔济吉特氏掰手腕的,还妄想取而代之当皇后!动摇我博尔济吉特氏,乃至蒙古嫔妃在后宫的位置,哀家可恨透了这个儿媳妇了!眼下终于将她秘密处死,让她去陪葬了,她的儿子指定不能当皇上。要知道,在这后宫里,最有地位的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虽然福临不喜欢!排第二名的才是董鄂氏。也就是说,如果这时候让福全上的话,意味着董鄂氏将压过博尔济吉特氏,这是自己绝不允许的!玄烨虽不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他生母佟佳氏出生于汉军旗,在皇宫里地位是比较低的,比较好控制。自己是太后,能在新帝登基后,凭借着自身威望和势力间接的影响朝政,所以这个皇位非玄烨莫属!
四位大臣也是比较赞同的,只见鳌拜道
“太后,这玄烨生母出生汉军正蓝旗,实在是身份太低了,不如给她全家抬旗,改到微臣的满洲镶黄旗旗下,太后意下如何?”
“嗯,这个主意极好!”
就这样,太后这边对外宣称皇帝得了天花,病重卧床,并秘不发丧。立谁为皇帝的问题,太后和四位大臣秘密商议的差不多后,招来皇族宗亲一起讨论。
皇族其他几位亲王一致表决,早年的先帝6岁继位,朝政都被摄政王多尔衮掌控。若不是多尔衮意外逝世,估计早就已经失去皇位,因此不建议立幼子为皇帝,重蹈覆辙。
安亲王岳乐道“太后,眼下政权不稳,不如从宗室中选一个年长的亲王继位,这样可以立即接手政务,确保朝政稳定。”
康亲王杰书也道“先帝有6个皇子,最大的是九岁的黄二子福全。接下来是8岁的黄三子玄烨,5岁的黄五子常宁,后面的几个皇子年纪更小,年纪小就意味着不稳定性大,换句话说,这么小的孩子能不能长大都是个问题啊,太后。”
太后道“年长的两个皇子福全和玄烨,还是可以考虑的!”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复议。
出于太后的坚决主张,和上三旗大臣的强烈支持,打着继承人主意的皇室宗亲们,不得不就此作罢。于是将目光转移到先帝年幼的儿子身上。按理来说,范围缩小,二选一就简单多了,比宠爱,比出生、比英俊。谁更好,谁就来当皇帝呢?然而众人对比之后却更纠结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比宠爱,福全胜,先帝全部爱都给了董鄂妃,和董鄂妃抚养的皇子。对玄烨感情平平,就算玄烨出天花,也只让他待在宫外,由保姆照顾。玄烨的母亲不得宠,因此没有被爱屋及乌。而太后呢,来自蒙古,早年只想扶持蒙古血统的皇子,对福全和玄烨都只当普通孙辈看待。结果一直到皇帝死,都没有蒙古皇子出生。对于宠爱来说,福全胜。继续比出生。能比的就是生母和母族了。福全的生母地位比玄烨生母高,福全的母族董鄂氏,属于满洲正黄旗,玄烨的母族则属于汉军旗,对比之下,福全获胜。但是从心智来说,玄烨却更胜一筹。太后逐个问福全、玄烨和常宁的志向,常宁年纪小,不懂事,没有回答,福全表示愿意尽辅佐之力,做个贤王。玄烨却说愿效仿父皇。当时玄烨只有6岁,这么小就能说出这种话,其心智可想而知。心智方面福全略逊一筹,但综合下来,福全的出生,以及宠爱,完胜玄烨。
但太后和上三旗大臣仍然纠结,不愿意立福全,太后道“玄烨的生母佟佳氏,虽为庶妃。但是在她初怀玄烨的时候,哀家就做梦,梦到在她身上,有龙绕身,哀家问过后,这才知道佟佳氏有了身孕。哀家当初怀福临的时候,也有这种景象!佟佳氏也是如此,想必是冥冥之争自有天意!”
这时,太监吴良辅想起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此人正在钦天监任职,之前为太后治过病,深受太后信任,如今年近70,阅历丰富。他又是个外国人,没有民族偏向,也许能够提出什么好主意。“太后,要不,我们请汤大人来评一评!”
“快传!”
……
好戏开始,果然,汤若望没有辜负众人的信任,他提出让黄三子玄烨,继承皇位。
宗室们还是心有不满,康亲王杰书跳出来道“汤若望如此迅速又斩钉截铁,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被人事先收买!”
汤若望笑着道“非也,非也!我选择黄三子玄烨,是因为黄三子已经得过天花,这病一生只会得一次。之后就不会再有这方面的烦恼,而皇二子福全却没有得过天花!始终都会有得病的风险!”
索尼也随即附和道“太后,如今天花盛行,先帝的皇长子正因天花而夭折,现在他本人也深受天花折磨,因此,臣对汤若望的话非常赞同。”
“哀家知道,福临的突然离世,给了我们皇室成员的所有人致命的打击,我们满清刚入主中原才多久,我们清王朝经不起折腾了!为了保险起见,哀家认为,必须选一个能稳坐皇位的人,玄烨出过天花,已经对天花自带免疫了……如果选择他的哥哥福全,万一以后又出天花,没挺过去,我们大家又要重新选皇帝!给那些虎视眈眈的人有可乘之机,玄烨的弟弟们没有出过天花,而且年龄尚小不做考虑!玄烨的年龄也不大,以后必定要我们这些人来辅佐,大事小情出出主意不是?”
……
宗室们都哑口无言。康熙非嫡非党,母家也不显赫,身上还留着汉族血统。按理来说,他成为满洲政权最高统治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可他就是这么,被太后和上三旗大臣们,力排众议,扶上了皇位。四位辅政大臣在太后面前盟誓道:“先帝不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视为无能之人,遗诏托付大事给我们,要我们辅佐幼主。索尼等誓死忠于幼主,四人共生死,辅佐幼主处理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以忠心报答先帝的大恩。我四人定当同舟共济,拧成一股绳,共同处理政务,一心为朝廷效力。如若我四人中,有为一己之私违背誓言者,上天定会降下灾祸于他,不得好死!”
……
公元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只有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基。登基之日,皇上先带领群臣去行祭天礼,仪式结束就回宫即位,大臣们跪拜,三呼“万岁“。然后皇帝去太庙,向上天祈祷社稷安康,之后起驾回宫。
第二天,在奉天殿内外设仪仗队,群臣按序排好,仪銮司官、赞礼郎就位,午门外列兵,旌旗队排列在奉天殿外。击鼓,八旗将领率百官进午门列好,皇帝着帝服、皇冠坐上龙座,鼓乐齐鸣。隆重的仪式开始准备。皇帝的布辇、礼乐、仪仗,依次排列。此刻太和殿左右的大门都已打开,吉时已到,礼部尚书恭请玄烨,登上太和殿的宝座。
宝座坐落在太和殿中央,这个座位,对于成年的大人来说都很庞大,更别说小小的孩童。然而,玄烨就这样稳稳地坐在宝座上,神态平和淡然,颇具王者风范。作为天子的龙椅,金光闪闪的外表下,从上到下都装饰着龙纹。椅背上盘绕着13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后背及两侧立柱上也对称雕刻的精美的金龙。宝座两旁有6根粗大的盘龙金柱,每根金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金龙翘首面向宝座,宝座的正上方是贴金的盘龙凿井,凿井上盘卧一条巨龙,吼衔光亮见人的宝珠。
大殿外站立的官员向新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其实殿外的大臣,根本看不到殿内的皇帝,而皇帝坐在宝座上,视线被当地遮挡,也完全看不见殿外的大臣。这气氛却非常的肃穆庄严,从这一天开始,大清迎来了一位新的皇帝康熙。改元康熙。
康熙即位后,尊祖母昭圣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嫡母(顺治继后)博尔济吉特氏,为圣母皇太后。世祖庶妃佟佳氏——康熙生母为孝康章皇后,原属汉军正蓝旗,抬入满洲镶黄旗。并与博尔济吉特氏两宫并尊,也称圣母皇太后。
因先帝在位时,曾经重用了不少宦官,为首的就是吴良辅,顺治皇帝几乎毫无底线的宠信他,连太皇太后都看不下去了。顺治在位时,吴良辅一度执掌“十三衙门”,即“司礼、御用、御马、内官、尚衣、尚膳、尚宝、司设八监;尚方、惜薪、钟鼓三司;兵仗、织染二局”并监管“三旗牛羊群牧处”。以此来敛财、贪污。即使后来被查出来,先帝也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