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节:烟台初探(2 / 2)揽书观剑首页

一位助手走过来,轻声说道:“老爷,法国来的回信已经到了。”

“很好。”张弼士点点头,转身回到了办公桌前,铺开地图,指尖在烟台与波尔多之间轻轻划过,仿佛在心中勾勒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线。

这个世界正在经历巨变,列强在东方的土地上割据,而他,张弼士,不仅要在这场风云变幻中谋求商业利益,更要以自己的方式,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未来。

让·吕塞尔的加入,意味着他的计划即将进入下一个阶段。张弼士知道,这条路不会平坦,但他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用他的智慧、远见和行动,打造出一个属于东方的葡萄酒帝国。

7.在烟台的探索

几周后,让·吕塞尔从法国波尔多抵达烟台。这个滨海城市与他想象中的中国大不相同。波涛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远处的港口繁忙而有序,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张弼士亲自来到港口迎接这位法国的酿酒师。

“欢迎来到烟台。”张弼士微笑着说道,脸上带着从容与自信。

让·吕塞尔对眼前的景象感到些许震撼。这是一片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土地,西方建筑与东方的传统建筑并存,仿佛在诉说着这个港口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两人很快步入正题,张弼士带领让·吕塞尔参观了已经修整一新的葡萄园。让仔细察看了这些葡萄藤,眼中闪过一丝欣喜。

“你们种植的葡萄品种很适合这里的气候。”让·吕塞尔说道,“不过,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确保葡萄的质量达到酿造高端葡萄酒的标准。”

张弼士点头,“所有的一切,都会按照最严格的标准进行。我希望张裕不仅能酿造出美酒,更要成为中国的骄傲。”

让·吕塞尔望着广袤的葡萄田,心中涌起了一股兴奋。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旅途,而这个旅途的终点,将是他与张弼士共同书写的传奇。

8.葡萄园的晨光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

张弼士与让·吕塞尔再次走在葡萄园的边缘,两人站在高处,俯瞰整个葡萄园的全貌。此时,工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细心照料着每一株葡萄藤。

“让先生,你如何看待我们接下来的合作?”张弼士开口问道,语气中透着一种期待。

“我相信,我们将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美酒。”让·吕塞尔的眼中闪烁着信心,“不过,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探索。酿造好酒,需要时间与耐心。”

张弼士点了点头,目光远远地望向地平线,“我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耐心。”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更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张裕葡萄酒,不仅仅是一家酒厂,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东方与西方,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这一刻,张弼士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眼前的每一片葡萄叶,仿佛都在诉说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9.让·吕塞尔的挑战

接下来的几个月,让·吕塞尔在烟台投入了全身心的工作。这片新的葡萄园,不仅是张弼士对未来的期许,也是让·吕塞尔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每天清晨,葡萄园在薄雾中醒来,阳光透过葡萄藤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让·吕塞尔从不习惯将时间浪费在早茶或闲聊中,他更愿意亲自检查每一株葡萄藤的状态,记录它们的生长进度。他仔细察看每一株葡萄的叶片,判断水分是否充足、光照是否合适,并对工人们进行详细的指导。

“我们必须严格控制每一个细节。”他对张弼士说道,“酿造高质量的葡萄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年的气候变化都会影响葡萄的风味,因此我们必须对天气、土壤、水源等多方面进行监控。”

张弼士对此深以为然。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商人,他深知细节决定成败。这片葡萄园不仅仅是一块土地,更是他心中未来的基石。每天他都会与让·吕塞尔一起巡查园区,商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先生,”让·吕塞尔有一天停下脚步,指着一片葡萄藤说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这片土地能出产最优质的葡萄。但要酿造顶级葡萄酒,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等待这些葡萄成熟。”

张弼士站在他身旁,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的丘陵。远处是碧海蓝天,葡萄藤在海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他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让先生,我愿意等待。”他说道,“等待这些葡萄成熟,也愿意等待中国未来的强大。每一步都是为了那一天的到来。”

10.葡萄酒厂的雏形

让·吕塞尔和张弼士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葡萄种植上,酒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让·吕塞尔以他在波尔多的丰富经验为基础,亲自参与了酒厂的设计和布局。他强调酒窖的温度控制、发酵桶的材质选择以及整个酿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遵循最高标准。

“葡萄酒的灵魂在于酿造的精细。”让·吕塞尔在设计酒窖时,亲自勘查了烟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决定采用石材建造地下酒窖,以确保酒窖能够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

“这里的气候与波尔多相似,但我们需要适应本地的风土条件。”让·吕塞尔对张弼士解释道,“酒窖的建设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尊重这片土地,才能酿造出独一无二的葡萄酒。”

张弼士认同了这一点。他已经准备好将最好的资源投入到这座酒厂中,确保它的每一处细节都达到国际标准。他明白,只有用最好的技术和材料,才能生产出最好的葡萄酒。

“我们不仅仅是在建一座酒厂。”张弼士缓缓说道,语气中透着深沉的责任感,“这是我们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张新名片。让我们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仅能制造瓷器、丝绸和茶叶,还能酿造出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

11.盛宣怀的再度来访

就在葡萄酒厂逐步成形之际,盛宣怀再度造访烟台。这次来访不仅是对张弼士事业的关注,更是带来了来自朝廷的密信。作为洋务派的重要成员,盛宣怀对张弼士的葡萄酒计划充满了期待。

“张兄,酒厂已经初具规模,看起来一切进展顺利。”盛宣怀微笑着说道,步入酒厂时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他环顾四周,看到了先进的发酵设备,整洁有序的葡萄加工区域,以及正在兴建中的酒窖。

“托盛兄和李中堂的支持。”张弼士拱了拱手,语气谦逊但坚定。“不过,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还长,我们还要经历更多考验。”

盛宣怀点了点头,随即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张弼士。信封上盖着朝廷的印章,张弼士接过信,心中顿时意识到这封信的重要性。

“这是李中堂托我带给你的。”盛宣怀说道,“信中提到,朝廷对你的实业报国计划非常看重。不仅仅是葡萄酒厂,李中堂还有更多的计划,希望你能够继续在实业方面为国效力。”

张弼士眉头微蹙,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件,字里行间透露出李鸿章对他的期许。信中提到,李鸿章计划在南方推进更多的铁路建设、矿产开采等项目,而这些都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商业运作。张弼士的经验和能力,正是朝廷亟需的力量。

“张兄,李中堂的意思是希望你能继续担任新加坡领事的同时,协助他在国内的实业布局。”盛宣怀缓缓说道,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

张弼士沉默片刻,随即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然与国家的未来紧密相连。

“既然李中堂如此信任,我自当全力以赴。”他坚定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决心。

12.烟台的未来

离开酒厂后,张弼士和盛宣怀并肩站在一座小丘上,远远眺望着整个葡萄园。夜幕渐渐降临,晚霞映照在大海上,天空仿佛被涂抹上了一层红色的薄纱。

“盛兄,你说我们这样做,真的能改变中国的未来吗?”张弼士突然问道,声音低沉,却带着一丝疑惑。

盛宣怀沉吟片刻,随后笑了笑,“张兄,或许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中国真正的崛起,但我们可以为后人铺路。每一座工厂、每一条铁路、每一块葡萄田,都是我们为未来奠定的基石。”

张弼士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他知道,这条路不会轻松,但正如让·吕塞尔所说,耐心和坚持是酿造美酒的关键,也是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钥匙。

“我已经走了很远。”张弼士低声说道,仿佛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盛宣怀表露心声。

“但你还会走得更远。”盛宣怀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两人站在这片土地上,遥望着未来,眼前的葡萄园仿佛成了他们心中梦想的象征。而那座正在兴建的张裕酒厂,正如中国的未来,虽然现在还不够完美,但却承载着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