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1-03】唐《攀龙台碑》(2 / 2)唐宫如意之武则天传首页

一说,弑君。

随之而来的,是并州牧杨谅在太原起兵造反。

武士彟受到猜忌,隋炀帝的宰相杨素要处死他。幸而有观德王杨雄、牛弘等人的帮助才逃出皇宫。而牛弘乃御前文人,与杨素从来一唱一和,但这时的武士彠并不知情。从此,武士彟躲避山林不敢露面,混迹于道士之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牛弘,本姓尞,字里仁,安定鹑觚人。隋朝时期大臣,北魏侍中尞允的儿子。

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北周时期,起家中外府(宇文护)记室,历任内史上士、纳言上士,迁员外散骑侍郎、内史下大夫,授仪同大将军,袭封临泾公。专掌文书,修起居注。隋文帝即位后,授散骑常侍、秘书监,进爵奇章郡公。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拜礼部尚书,请求修建明堂,制定礼乐制度。修撰《五礼》百卷,促进儒家文化复兴。迁吏部尚书,负责人才选拔,倡先德行而后才学。生活俭朴,事君尽礼,遇下仁厚,恪尽职守,书不释手。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病逝于江都,有文集传世。甘肃灵台县荆山森林公园有三贤祠,其中供奉三位贤人就有牛弘。

出了仁寿宫的武士彠,不敢回老家并州文水,实也心有不甘。武士彠学着前人高士游览山林观花和唱,领悟了人间帝王兴衰之理,这段生活是他最艰难之时,也给了他经商发家的一个机遇。《太平广记》中记载:

武士彟“微时与邑人许文宝以鬻材为事,常聚材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因致大富。士彟与文宝读书林下,自称为厚材……”从这些记载可见,武士彟并不是个木材商人,而是生活所逼,在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前“卖过木材”。

可能是通过一桩以数万茎木材换一处森林的大生意,而一举变为富翁的,否则就不可能有“聚材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的事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事实上,武士彠“大隐隐于市”地通过同乡许文宝“隐居”在洛阳徐家明堂里,以教书写文为业;而隋朝科举制,让武士彠和许文宝有可能通过洛阳徐家明堂“源源不断”地向朝廷输送人才:

时年,想做官的读书人就多。而京城的学院,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朝廷科举取士的考试。

一年考试一次。

藏身于徐家明堂的武士彠,因此留了下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武士彠本是蒙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第五子、并州牧杨谅的推荐,到仁寿宫求官,隋文帝杨坚没见到却成了时年的“黑户”,既然丞相杨素“点名”,遂被朝廷通缉,“剃头修面”般“改头换面”,藏身洛阳书院里。

也没得挑剔的余地。

有了钱财傍身,武士彠为接下来的投军从戎做了准备。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调动各路精兵会于涿鹿,御驾亲征,讨伐辽左。

由于兵役猛增,农户失业,频战不利,军心浮动,造成亡国之征。

话说,三征高句丽,是隋炀帝杨广在从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到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对地处辽东的高句丽进行的三次战争。三次均为炀帝御驾亲征。

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刚刚结束巡游江都的炀帝便开始为这次东征进行各项粮草军备,同时,于洛阳诏天下兵。至大业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炀帝正式进军,第一次东征,因隋炀帝指挥错误,隋朝遭遇惨败,损失惨重,隋朝国内开始发生农民起义。

第二年正月,隋炀帝就开始筹划第二次东征,但因杨玄感叛乱而退兵。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炀帝第三次发动战争,高句丽国王遣使将去年(公元613年)叛隋投奔高句丽的斛斯政送还,隋炀帝班师还朝。但是高句丽国王却不按隋炀帝的命令入朝,还不放回其俘获的大批隋朝军民,唐初使节到高句丽时看到大量当年被高句丽俘获的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于郊野”。

故而,唐征辽东,平高句丽,直抵朝鲜半岛。唐太宗至高宗年间。

此为后话。

言归正传。

三征高句丽,给隋朝的统治带来了十分负面的影响。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而时至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前后。武士彟所在的洛阳徐家明堂里的夫子学生,不少人遂因国事研究兵法,上自黄帝下迄有隋,整理汇编成兵书30卷,取名《古今兵要》。

而朝廷征兵日紧,纵然出家为僧道也被朝廷征召入伍。

为了避祸,武士彠遂与收容他数载的许文宝作别,离了洛阳徐家明堂,主动到河北道总管府从军,任骑司参军。

在杨玄感造反、兵围洛阳的战争中,由于武士彠有谋略之功,于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晋升为晋阳宫留守府司铠参军。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隋炀帝南幸江都,朝政紊乱,群雄逐鹿。李渊新任并州留守,晋阳宫留守府司铠参军武士彟看准时机,倾心相接,以下级军官身份献上兵书《古今兵要》,取得了李渊的信任。

以后,又多次随李渊到西河讨贼(战场在今孝义县雀鼠谷一带)。他们常来往于西河与太原之间,李渊甚至留宿武家,受到盛情款待。武士彟成了李渊的心腹部下。

在李渊准备起兵的活动中,武士彟是最早劝李渊起兵的元老之一。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天下起兵反隋的队伍蜂拥而起,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进攻长安。

李渊招兵买马,集兵于晋阳。五月,起兵,攻下霍县,封武士彟为寿阳县(今文水县)开国公。攻下京城,又封光禄大夫。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李渊接受其所立隋恭帝杨侑的禅让,登基称帝,国号唐,为唐高祖。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封武士彟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检校井钺将军。

武士彟,是最早参与李渊太原起义的重要成员之一,根据成书于唐武德年间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太原起兵之初,武士彟是第一批被李渊授予官职的人员:

以世子为陇西公,为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等隶焉。二郎为炖煌公,为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等隶焉。世子仍为太原郡守。命裴寂、刘文静为大将军府长史司马,以殷开山、刘正会、温大雅、唐俭、权弘寿、卢阶、思德平、武士彟等为掾属、记室、参左等官。以鹰扬王长阶、姜宝谊、杨毛,京兆长孙顺德、窦琮、刘弘基等分为左右统军、副统军。自外文武职员,随才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