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完国策之后,崇祯皇帝就去视察最新铸造出来的货币。
前几天点出了【重建神州货币体系】之后,崇祯皇帝建造出了神州铸币厂,专门为大明铸造货币。
崇祯皇帝准备发行的,也不是校长的金圆券,而是正儿八经的银币。
明朝初年,朱元璋发行过“宝钞”,也就是纸币,不过他实在是太喜欢滥发了,导致宝钞根本没有一点信用可言。
所以现在明朝的通货很乱,白银,宝钞和各种杂七杂八的货币混用。
老百姓上街买卖时还得带着剪开白银的剪子,称量的小称和用来融化白银的工具,可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这个时代没人比崇祯皇帝更懂得金融业的信誉有多么重要。
从根本上来说,货币的币值其实跟它本身的信誉是息息相关的。
今天,这里将出现第一炉新铸的大明银元。
崇祯皇帝拿起一枚新鲜铸造出来的大明银元,对着阳光,端详起来。
按照崇祯皇帝的设计,这种新的银元,正面是一个“汉”字,表示汉人铸造,同时表示汉人的正统,反面是一条非常精美的中国龙,象征汉人的图腾,也表示铸造货币的是大明皇家铸币局。
更丧心病狂的是,崇祯皇帝还特意增加了边缘的锯齿,防止有人裁剪或者想办法缩小银元的规模。
可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难以仿制的银元了。不管是锯齿还是中国龙,都是科技含量极高的存在。哪怕是欧陆,此时都没有仿制的能力。
而且崇祯皇帝还特别良心,这种一两银元的含银量高达99.99%,堪称全世界最良心的货币,没有之一。
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的老百姓都会接受崇祯皇帝支付的这种非常精美的白银货币,从而为崇祯皇帝办事。
第二天的朝会,崇祯皇帝直接给所有的朝臣发了十枚大明银元作为奖赏和例品,同时给他们人人都发了一本崇祯皇帝准备的《大明帝国白银法》。
按照这一份法案,以后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和军队的军饷,都用这种大明银元来支付。
按照《大明帝国白银法》,崇祯皇帝这一项改革倒是大大增加各级官吏实际的俸禄所得,并且取消“折色”和实物俸禄,一律改发白银,让他们的购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为了防止自己人吃亏,崇祯皇帝还大量上调了官员的工资待遇标准,不会让官员出现出现只能贪污养家的情况。
从表面上来看,崇祯皇帝做法完全就是在增加官员的待遇。
但是实际上,崇祯皇帝真正想废掉的,就是火耗。
张居正改革时,推出“一条鞭法”,明确规定的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但由于地方官从百姓手里得到的大多是碎银,因而需要以火熔化铸成银锭才能上缴国库。
在重铸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银两损耗的现象。故而这种因为铸银而产生的、需额外缴纳的税款就被称为“火耗”。
征收火耗,其实是一种合理的制度。
因为不仅是重铸过程中会有银两损失的情况,在日常使用时,现银也往往会因磕碰、磨损等原因造成流失导致分量不足。但是这种损耗的数量往往都是很小的,而且是不确定的。
但地方官员在征收时往往要求纳税人多交火耗,甚至某些地方,已经丧心病狂到了每一两白银竟要收二两银子的火耗!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怪就怪朱元璋规定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少。
以前各级官员仅靠朝廷发的工资,只能保证最基本的开支,连体面的生活都无法维持。
崇祯皇帝也不能指望谁的觉悟都跟海瑞一样高,所以那些收上来的火耗钱,基本都进了各级官员的腰包,成为了他们极为重要的“灰色收入”。
而如果能够推行火耗归公和征收大明银元,就能大幅度的降低老百姓的实际税率。
崇祯皇帝当然知道,大明的商人跟官员,从来都是最善于钻法律和政策空子的人。
没办法,这些家伙太聪明了。
他们有一万种办法,能将崇祯皇帝的大明银元给干死。
比方说,拿了崇祯皇帝的大明银元,回家融了,再掺些杂质,铸造成新的货币,倾销给农民,轻轻松松就能毁灭大明银元的一切市场前景。
然而,早知会有这么个结果的崇祯皇帝,早早的就打好了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