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他的命令,明军的行进逐渐停顿,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随后是一片寂静。部队停下的瞬间,扬起了滚滚烟尘,仿佛一条黄龙在雪地中翻滚。大风无情地吹送着,明军的人马一时间被笼罩在烟尘之中,视线变得模糊。
探子骑马来到赵率教的近处,迅速下马,小跑了几步来到赵率教的马前。他用一种威武的姿势,先是半跪下来,一手叉腰一手锤地,然后低下头,这是对主帅的最高敬意。
“报,女真贝勒阿济格所部的左翼二旗,正在遵化城外准备攻城。”探子的声音急促而清晰,传递着前线的紧张局势。
赵率教立刻问道:“女真人有多少兵马?”他的声音中透露出迫切和冷静,即便面对可能的危机,他依然保持着统帅的沉稳。
“大概两万多人。”探子回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毕竟这个数字是赵率教部队的数倍。
听到这个数字,赵率教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动摇或恐惧,反而,这个消息激起了他无比的斗志。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紧握长柄偃月刀的手臂开始因为热血翻涌而颤动起来。这不仅仅是因为紧张,更是因为一种战士的本能,一种面对强敌时的兴奋和挑战欲望。
赵率教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坚定而有力:“传我命令,全军准备战斗。我们不能让女真人侵犯我大明的国土,誓死保卫遵化!杀!杀!杀!”他的命令如同晨钟暮鼓,唤醒了每一个明军士兵的战斗意志。
士兵们迅速响应,他们的动作迅速而有序,检查装备,整理队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虽然面对的是数倍于己的敌军,但每一个士兵的眼中都透露出不屈的决心。他们知道,自己是在为国家而战,为民族而战,为身后的家人和百姓而战。
赵率教再次举起了他的长柄偃月刀,刀锋指向遵化的方向,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格外高大。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也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们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为了国家,为了荣耀,他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刻。
赵率教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激励着每一个士兵的心。“遵化的守军好样的,像个男儿。全军准备突击,直冲女真军的薄弱处,今日就是我们最光荣的一刻,督师在看着我们,皇上在盼着我们。“他的低吼如同战鼓,激荡着士兵们的热血。
明军的兵马迅速而有序地排列好队形,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赵率教身穿深红色的棉甲,立在中军两千骑兵的最前面,他的身影如同一面不倒的旗帜,引领着整个军队。左翼是副将左辅率领的一千骑兵,他们身穿白色棉甲,如同覆盖在大地上的一层寒霜。右翼是左臣率领的一千骑兵,身穿灰色棉甲,他们的任务是护卫中军并准备两头包抄夹击敌军。
明军的骑兵们深知,这一次的战斗将是九死一生的生死之战。虽然身处寒风之中,但他们的热血沸腾,仿佛有一股不可见的斗气护体,让他们无所畏惧。
整个明军一片安静,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主帅赵率教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命令。赵率教不下命令,全军就不动如山,命令一下,全军行动便如风如火,展现出大明军队的纪律和效率。
寒风中,赵率教头戴着铁盔,他的湿润的双眼射出无匹的杀气和仇恨。他轻轻拉动着马缰绳,与他坐下的战马黑儿心灵相通。战马黑儿也预示到了即将到来的战斗,向天嘶叫三声,那嘶叫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如同战前的号角。
随着战马的嘶叫由慢至快,赵率教开始运开四蹄,狂奔冲去。他的动作激起了士兵们的热情,他们跟随着主帅的步伐,准备投身于这场光荣的战斗。
“明军...进攻...”赵率教大喊,他的声音如同雷霆,划破了战场的宁静。随着他的命令,明军的骑兵们发出震天的吼声,开始了勇猛的冲锋。马蹄声如雷鸣,刀光剑影在雪地中闪烁,明军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直冲敌军的薄弱部位,展现出大明男儿的英勇和决绝。
随着赵率教的命令,明军这四千精兵迅速调整阵型,开始了他们的突击。战马的蹄声逐渐汇成一片雷鸣,士兵们的呼喊声、兵器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战场上的激烈交响。不久,明军的三支部队已经达到了全速,他们在广阔的战场上奔驰,彼此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却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攻击阵型。
三支骑兵部队如同三支利箭,射向女真人的薄弱之处。中军的红色棉甲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左翼的白色棉甲和右翼的灰色棉甲则如同两翼,护卫着中军的冲锋。士兵们的眼神坚定,手中的兵器紧握,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关乎荣耀的战斗。
不久,女真军在遵化城外发现了这支从天边疾驰而来的明军。明军的模样在他们的视线中逐渐变大,渐近,直冲女真的薄弱左翼而来。女真士兵的脸上露出了惊讶之色,他们没有预料到明军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
阿济格作为这部女真军的将领,迅速做出了反应。他立即命令女真军调转阵型,将矛头方向转为面向赵率教所部,同时抽调各部兵力,用来增厚赵率教进攻方向的兵力。女真军的动作迅速而有序,显示出他们精良的训练和丰富的战斗经验。
女真军开始慢慢地向赵率教指挥的明军前进,他们的步伐有条不紊,这在战场上本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通常,两军相遇,都会迅速展开激烈的交锋。但是赵率教并没有察觉到什么,他的心中只有冲锋,只有战斗。
在两军之间,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在这片树林中,女真的伏兵已经等待多时了。原来,女真军并没有真正打算进攻遵化,他们计划围城打援,装作攻城,实际上是在等待明军的援兵上当,前来救城。这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一个等待明军踏入的罗网。
然而,明军的冲锋并没有因此而停止,他们的马蹄依然在大地上敲响着战鼓,他们的呐喊声依然在空气中回荡。赵率教和他的士兵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望,勇往直前,不畏任何艰难险阻。
在遵化城外的树林中,女真军的伏兵悄无声息地潜伏着,等待着最佳的出击时机。二万五千名女真兵隐藏在茂密的树木之后,与城外的另二万五千名女真兵合计,构成五万大军,正是阿济格部左翼四旗的主力。
赵率教率领的明军在行进中,毫无察觉地步入了这个精心布置的陷阱。天空中突然响起了火炮的轰鸣,地面上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射来。炮声震天动地,箭声嗖嗖作响,明军的士兵和战马在突如其来的攻击下纷纷倒下,人仰马翻,人喊马嘶,战场上顿时一片混乱。瞬间,四百余名骑兵在炮火和箭雨中牺牲。
赵率教在硝烟弥漫中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他知道自己的部队中了女真军的埋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赵率教没有时间沉溺于后悔或犹豫,他高举着偃月刀,刀锋指向前方,大声呼喊着指挥士兵,鼓舞士气,命令他们不要停顿,继续朝前快速突击。
明军在他的指挥下迅速调整,将攻击方向和目标改为了女真军在遵化城外相对薄弱的右翼。骑兵们利用其速度快的优势,迅速越过了伏兵的射程范围。明军知道,一旦停下来,就会成为炮火和箭矢的活靶子,只有不断前进,才能有一线生机。
树林中的女真伏军见状,立刻从隐藏的地方杀出,他们挥舞着武器,发出震天的喊声,地动山摇,如同一股浪潮,向赵率教的军队围杀过来。女真士兵的眼中闪烁着凶猛的光芒,他们的行动迅速而凶猛,试图将明军团团围住,一举歼灭。
赵率教坐下的战马黑儿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和紧张,它仰天长嘶,然后开始加速奔跑,四蹄翻飞,带领着明军冲向女真军的薄弱之处。赵率教的偃月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如同一位不屈的战神,引领着他的士兵们冲出重围。
明军的士兵们紧随其后,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勇敢,即使面对重重危机,也没有人退缩。他们知道,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在这场生死搏斗中找到生存的可能。战场上,两军的厮杀声、兵器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悲壮而激烈的战争画面。
赵率教在战马黑儿背上回头一瞧,只见从树林间追杀出来的女真兵如潮水般涌来,黑压压的一片,他心中一沉,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埋伏。今日,对他来说,已是背水一战,或许是最后一战了。
战场上,两军的阵型随着战况的发展开始急剧变化。赵率教指挥下的明军未受损的左翼一千骑兵迅速调转方向,面对着从树林中追杀而来的两万五千女真兵。这些骑兵在赵率教的指挥下,迅速组成了一道防线,准备迎接敌军的冲击。
女真的阵型也在快速变化,阿济格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他的中军快速增援到赵率教改变方向进攻的右翼。而女真军的左翼,经过长途跋涉,迂回到一个有利的位置,瞄准了赵军的腰部,目的是拦腰截断赵军的阵型,造成赵军的混乱和分割。
阿济格,这位年轻的女真将领,年仅二十四岁,已是军中的后起之秀,以勇猛和智谋著称。然而,面对赵率教中了埋伏后不是选择逃跑而是继续进攻的决断,阿济格心中也不免感到震撼。赵率教今年已经六十岁,他的经验和勇气在这位年轻将领的眼中,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赵率教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他的眼中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紧握着偃月刀,刀身上的寒光映照着他坚定的面容。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中,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即使是最后一战,也要战得英勇,战得壮烈。
明军的士兵们在赵率教的率领下,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决心。尽管面对数倍于己的女真军,他们没有退缩,而是紧紧跟随赵率教,准备迎接最后的冲击。他们的战马在战场上奔腾,战旗在风中飘扬,士兵们的呐喊声在空气中回荡,展现出大明男儿的英勇和不屈。
战场上,两军的厮杀声、兵器的撞击声、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真是一幅悲壮而激烈的战争画面。赵率教和他的明军,面对着重重危机,却依然勇往直前。
赵率教的军队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和冲锋力量令女真军惊叹。他们如同一道闪电,迅速冲入女真军的右翼,两军随即展开了激烈的砍杀。战场上,鲜血四溅,士兵们的热血在冰冷的空气中沸腾。阿济格指挥的女真中军的一万兵马正在快速增援右翼,而先前增厚的左翼一万兵马也慢慢靠近赵率教部的腰部,形势愈发危急。
赵率教部的左翼一千骑兵还要面对从树林里围杀过来的二万五千女真兵,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赵率教只能集中自己的中军和右翼共两千六百骑兵,赶在女真军中路赶来支援之前,先击溃女真军的右翼。他心中还存有一丝希望,期待遵化的守城部队能够出城夹击女真兵。然而,城中的明巡抚王元雅并没有出兵相助,只在城上布防,弓箭和大炮已打不到女真军,因为两军在城外已经混战一起。
赵率教率领的明军中军和右翼只有两千六百骑兵,虽然面对的是最薄弱的女真军的右翼,但这个右翼也有五千女真兵马。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赵率教和他的士兵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勇猛地冲击女真军。
赵率教骑着战马黑儿,如同天神下凡般出现在女真兵眼前。他双手紧握偃月刀,面对冲过来的女真骑兵,偃月刀一劈一闪,狠狠地从这个女真兵的肩部斜着直削至腰部,最后连马的颈子也被一同削断,倒地身亡。这一幕震撼了周围的女真兵,也激励了明军的士气。
明军用力冲击女真军的右翼,保护着赵率教的外围。赵率教一路挥舞着偃月刀,杀出一条血路。偃月刀左挥右扫,每一次挥舞都带走一个个女真兵的生命,他越来越深女真军的右翼深处。接着,赵率教的勇猛和果决使得女真军的右翼被撕裂开来,阵型开始出现混乱。
战场上,明军的士兵们紧随赵率教的步伐,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生存的渴望和对主帅的信任。尽管面对重重困难,但他们的士气并未受到影响。每一次冲击,每一次砍杀,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赵率教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高大,他的偃月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决绝和力量。他不仅是一个战士,更是一个领袖,带领着士兵们在这场生死搏斗中兼容并包并勇往直前。
随着战斗的继续,赵率教和他的士兵们逐渐在女真军的右翼撕开了一道口子,尽管女真军的兵力依然占据优势,但明军的勇猛和坚韧让他们在战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这场战斗不仅是一场力量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赵率教面对着新的挑战。几名女真骑兵再次围攻过来,但赵率教的应对迅速而果断。他的眼神锐利如鹰,一手紧握着偃月刀,另一手稳稳控制着战马的缰绳。他一侧马身,偃月刀如闪电般划破空气,迎面砍向三个女真骑兵的脸部。瞬间,三个女真骑兵的头部遭到重创,半个头颅被削去,脑浆和鲜血喷涌而出,尸身僵硬的坠下马背,当场丧命。
战场上的势态继续发生变化。明军左翼的一千骑兵在与从树林追杀而来的两万五千敌人的激战中,虽然英勇但最终被歼灭。他们在战斗中展现了极高的勇气和牺牲精神,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仍高呼着:“大明...万岁...”。这悲壮的呼喊在战场上空回荡,激励着仍在战斗中的其他明军士兵。
随后,这支女真伏军迅速转向,将赵率教所部层层包围,意图彻底困住赵率教,不让他有逃脱的可能。他们如同一堵堵移动的墙壁,不断紧缩着包围圈。
同时,女真军的右翼在中军的及时支援下,虽然一度被赵率教所击溃,死伤达一千多人,但很快阿济格的中军赶到,稳定了局势,并迅速对赵率教部展开猛烈的攻击。
赵率教在战场上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偃月刀舞动得如秋风扫落叶,锐不可当。他从一个女真骑兵的正面出击,利用偃月刀带刺的刀头,将其高高挑向空中,然后以惊人的力量砸向迎面冲来的其他女真骑兵。重达数十斤的偃月刀在赵率教手中如同神器一般,每一次砸下都带走几名女真兵的生命,战场上响起沉闷的撞击声和惨叫声。
赵率教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他的每一次挥刀都充满信仰与力量。尽管被女真军层层包围,但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战越勇,每一次攻击都更加狠辣和精准。他的战马黑儿也异常勇猛,穿梭于敌阵之中,为赵率教提供了强大的机动性。
这场战斗不仅是对赵率教武勇的考验,更是对他意志的磨砺。
战场上,女真军的弓箭如同暴雨般向赵率教和他的战马黑儿射来。赵率教身穿的厚重棉甲在箭雨中起到了关键的保护作用,尽管箭矢射中了他,但只穿透了一半,棉甲的厚度和质地暂时保住了他的性命。然而,他的身上已经插满了箭矢,形如一个活生生的刺猬。
赵率教身下的战马黑儿却没有这样的防护,它在箭雨和敌人的武器攻击下身受多处重伤,血液从伤口中不断涌出。战马黑儿的力量在迅速流失,眼看就要支撑不住要倒下了。
赵率教一边嘴角流着血,一边担忧抚摸着战马黑儿的马鬃,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它说:“黑儿,再顶一下,我还需要你。”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坚定和期盼。
战马黑儿听见主人的呼喊,它在痛苦和疲惫中感受到主人的期望和信任。在神志渐渐不清的状态下,它奇迹般地打起精神,不顾自己身上的多处重伤,奋勇地抬起前蹄,在空中来回踢踏,发出了威武而又决绝的嘶叫声。
“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战马黑儿的嘶叫声,充满战意和不屈,它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激励着每一个明军士兵的心。
女真兵已经层层包围过来,赵率教被围在核心。他手下的明军士兵已经一个个接连精忠报国而英勇战死。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高喊着“大明万岁...大明万岁...”的口号。
自从阿济格得知眼前这个身陷重围的老将,就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以后,他立即下令要活捉赵率教。因此,尽管赵率教身受重伤,但在女真兵的包围中依然能够战斗到现在。
赵率教的偃月刀已经砍出无数缺口,他的手臂也因为过度用力而力尽而颤抖,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又充满杀气,没有一丝的恐惧和退缩。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唯有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大明的尊严和完成袁督师对自己的托付。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赵率教和他的战马黑儿,以及所有赵军的士兵们,都展现出了大明军人的英勇和忠诚。
战场上,一幕悲壮的场景正在上演。赵率教身下的战马黑儿,尽管已经身受重伤,但它依然驮着主人向着四面包围的女真兵前进马蹄。女真兵接到要活捉赵率教的命令,不敢轻易放箭或攻击他,只能随着战马黑儿缓慢而坚定的前进蹄步,而缓缓后退。这一幕,仿佛时间凝固,战场上出现赵率教举着偃月刀在前进,而女真兵不得不后退的震撼画面。
战马黑儿的每一次踏步都显得异常沉重,它的身体已经被汗水和血液浸透,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痛苦的嘶鸣。然而,它依然坚持着,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承载着赵率教,这位英勇的老将,前进再前进,就是战死沙场也要证明自己的胆气无匹。
突然,战马黑儿终于到达极限,它的身子再也无法支撑下去。在即将倒下之前,战马黑儿扭头回看赵率教最后一眼,那眼神中充满不舍和依恋。然后,战马黑儿仰首向天发出一声长长凄厉的啸叫,马泪从它漆黑的眼眶边流出来,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忠勇和对主人的不舍。
紧接着,战马黑儿的身子开始慢慢下沉,但它并没有选择突然倒下。它尽自己死前的最大努力,高大雄壮的身子平稳地跪到泥地的血泊中,为的是不让自己突然跌倒而压住赵率教,从而确保他的安全落马。
“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咴...”战马黑儿发出了最后的嘶叫声,这是它在与赵率教永别的真挚话语。这声音中充满英勇的力量,穿透战场上的兵墙,触动每一个在场的人心。
黑儿,这匹忠勇的战马,尽管身受多处致命伤,依然坚忍不拔。它的身子已经被箭矢穿透,血液从伤口中不停流淌,但它的意志似乎比身子更为坚强。在听到赵率教安全落马并踩在地面上那熟悉的声音后,战马黑儿终于放下最后的警惕和坚持。
黑儿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头转向赵率教,用它那极度疲累和痛苦的眼神看着主人。它的眼神中充满深深的依恋和不舍,仿佛在向主人传达着最后的告别。微风吹来,黑儿的马鬃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它的身体因为伤痛而不停颤抖,但它依然努力保持着尊严的姿态。
随后,战马黑儿的头慢慢地、缓缓地歪向一旁的血泊中,它的双眼渐渐失去光芒,最终闭上眼睛。在那一刻,战马黑儿咽下最后一口气,它的生命在这场战场上画上英勇的句号。赵率教的这匹英勇战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对主人的忠诚和对战斗的勇敢。
赵率教老泪狂落,站在战马黑儿的身旁,他的心中充满悲痛和敬意。“啊,啊,啊啊啊...黑儿,我的黑儿啊...”他知道,黑儿不仅是他的坐骑,更是他的战友,他的兄弟。赵率教俯身,轻轻抚摸黑儿的脖颈,感受着它最后的温度,泪水在他的眼眶中打转,但赵率教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周围的女真兵也在这悲壮的一幕前暂时停止攻击,战场上出现短暂的宁静。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赵率教知道,他必须继续战斗,为了大明,为了那些已经牺牲的明军士兵,还有自己的兄弟黑儿。
赵率教深吸一口气,抹去眼中的泪水,拾起了偃月刀,准备迎接最后的战斗。
赵率教站在黑儿的身旁,他知道,黑儿没有离他而去,黑儿依然活在自己心中,直到永远。在这一刻,他看着黑儿死不瞑目的马眼,向这位无言的战友表达最后的敬意和告别。
赵率教再次举起他的偃月刀,虽然身上已经插满了箭矢,虽然战马已经倒下,但他的意志并未被打败又再次爆燃起来。他已经准备好迎接最后的战斗,这是自己的最后一战,他也要像黑儿一样,勇敢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战场上,赵率教面对着生死的边缘,他的声音坚定而沙哑,向逝去的战马黑儿说出了最后的告别:“黑儿,你没有白死,大明为你而骄傲。”此刻的赵率教已经力竭声嘶,他的口中开始涌出鲜血,身体的伤痛和力量的大量流失让他再也无法紧握那陪伴多年的偃月刀。这把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武器,终于在这一刻,带着主人的荣耀和遗憾,跌落到了泥地的血泊中。
赵率教感觉到女真兵的包围圈再次向他收拢和逼近,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即将到来。他快速从地上捡起一名明军士兵的苗刀,用颤抖的手擦过刀身上沾满鲜血的刀身;苗刀在血迹被抹去后,再次发出银色的光芒,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最后战斗蓄势待发。
赵率教面对着重重围困,高声呼喊:“皇上,袁督师,率教已经尽忠,在下先行一步。”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四处回荡,传递着他对大明的忠诚和对战友的告别。随后,赵率教挥舞着苗刀,独自一人冲女真兵的重重兵阵之中,他的每一次挥刀都充满力量和决绝,一个个女真兵在他的刀下相继倒下,让周围的女真兵感到恐惧,发出惊恐的声音。
“奸邪之辈,势必杀尽!”赵率教在战斗中发出最后的怒吼,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敌人的憎恨和对正义的坚持。然而,就在他说完这一句话之后,一个女真兵的乱刀终于将他砍倒,赵率教倒在血泊之中壮烈牺牲。
阿济格骑在战马上,目睹了这一切,他刚想要阻止手下女真兵杀害赵率教,但已经来不及。阿济格的心中这时也不免感到一丝震撼和崇敬,他意识到,人的一生,生死真的只在一瞬间。
赵率教在最后的时刻,趴在倒地的战马黑儿的身上,他的动作仿佛在保护自己的儿子一般,这一幕让在场的每一个女真人都为之动容。这位英勇的六十岁老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对战马的关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赵率教的壮烈牺牲,是大明历史上一幕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他以六十岁高龄,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线,最终力战至死,马革裹尸,其忠诚与勇猛,将永远铭记在大明百姓的心中。
遵化城外的战场上,女真兵在阿济格的指挥下,开始打扫战场。明军士兵的尸体被一一收敛,女真兵对这些英勇的敌人表示出了应有的尊重。赵率教的遗体则被特别对待,阿济格下令将其安葬,以示对这位老将军的敬意。
消息传到远方,袁崇焕之后得知赵率教战死,心如刀绞。他在心中默默立誓,必将为赵率教复仇,绝不让他的牺牲白白浪费。袁崇焕立即调整战略,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他知道,只有彻底击退女真人,才能告慰赵率教的在天之灵。
在紫禁城内,崇祯帝之后也接到赵率教战死的消息,也是悲痛万分。他下旨追封赵率教为太子太师,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忠诚。又给赵率教进行了丧葬仪式,并建立祠堂公祭。崇祯帝在朝会上沉痛地说:“赵总兵为国捐躯,朕心如刀割。此乃国家之痛,天下之痛也。朕必不忘赵总兵之忠勇,誓要为赵总兵复仇。”
整个京城,因为赵率教的牺牲而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百姓们自发地为赵率教送行,他们在街头巷尾悼念这位英勇的山海关总兵,他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大明,为了百姓,勇往直前。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的牺牲,成为大明抗击外侮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名字,将与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一同,被后人传颂,成为大明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象征。他文武双全,忠义贯日,在戎马生涯之际,亦著书立言,有《复辽私议》、《平辽奏稿》、《挥尘兵法》、《投戈随笔》等文笔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