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碧里镇非常热闹,街道两旁的店铺、摊贩各自忙着招揽生意,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各种小吃和茶水摊也纷纷登场,方便来往的人们饥餐渴饮,生意好不忙碌。陈鱼不紧不慢地穿行于来往的人流之中。当他经过一间铁匠铺时,心里忽然动了一动。
“你想打点什么?”
一个二十几岁、身材壮硕,唇上留着短髭的男子坐在铁匠铺的门口,正在叮叮当当地捶打一块烧得发红的铁块,见陈鱼在店铺门口停下,便问道。
陈鱼是突然想到要打几对哑铃。
他正准备给武术的学员们添置一些训练设备,哑铃当然不可或缺。
哑铃,诞生于西方那个王国的都铎王朝时期。那时,人们通过拉绳子来敲响教堂的大钟,一个敲钟人发现:通过长年累月的拉钟动作,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增强。贵族们了解此事之后,为了强身健体,纷纷效仿这种拉钟动作,但他们又不想自己每次锻炼都广而告之,便摘掉了钟的“舌头”,钟因而变成了“哑钟”。再后来,人们又省掉了用绳子拉这个环节,改成直接举起“哑钟”,只不过能够被直接举起的钟比用绳子拉动的钟小了很多,称之为“铃”更合适,于是出现了“哑铃”这个称呼,之后再几经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的哑铃。
这些,是陈鱼前世练健身时一个教练对他说的。
如今这个年代,在西方的那个王国,正处于哑铃诞生的前夕,用绳子拉钟的阶段,这个嘉靖三十三年的大明,当然没有哑铃这种存在,所以面前这位打铁小哥一定听不懂“哑铃”这个词,所以陈鱼干脆边说边比划,向对方描述了哑铃的形状。
“两个铁锤头,柄对柄连在一起?”打铁小哥问。
“对,两个锤头连在一起,算是一个,一样大的两个是一对,我要大小不同的四对。”
陈鱼想要的重量分别是五公斤、十公斤、二十公斤、三十公斤。
打铁小哥仰起脸思索了一阵,道:
“四两银子。”
“太贵了。”陈鱼脱口而出。
“嫌贵?我说这位少爷,你要的可是二百六十斤铁的物件!你知道我光下料就要花多少钱?还有,这么大的东西打起来很费力,我的工钱已经给你算的不能再少了。”
小哥似乎有些不耐烦。刚才他和陈鱼说话的时候已经站了起来,现在重又坐下,用火钳夹起已经不红的铁块,伸进旁边的炉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