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是因为自己下午的时候与玄静道长辩论的时候,没有否定自己也学了道,结合顾瑾瑶这一趟的西南之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救父兄才去的,如今带了自己回来......这才让顾瑾琮心中有了些察觉,故假借着《卷耳》诗中的分离之苦,实说自己家中情况,隐隐地试探自己是否有无手段。
不过顾瑾琮没有直接询问,毕竟引用《诗经》,若是他自己猜测错了,明面上也不会有什么太难堪与尴尬的局面,倒是符合顾瑾琮读书人的形象。
只是......
李乘风还是想要吐槽,这样拐弯抹角的说话,就不考虑一下我能不能明白你话里的潜意思?
几息之后,顾瑾琮似乎是自己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才刚刚想要开口补充,只见李乘风也举杯从位置上站起来,举杯附和一首道:“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同样是出自《诗经》,名为《采蘋》。
顾瑾琮先是一愣,旋即细细品味一番,眼睛忽的越来越明亮了起来。
《采蘋》这一首诗讲述的是少女临出嫁前庄重严肃地准备祭品和祭祀的情况,诗里面实际的意思其实一点也不重要,李乘风是以《采蘋》的直译去答顾瑾琮的《卷耳》。
哪里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谷的水边。哪里可以去采藻?在那浅浅的水沟间......以此类比,哪里可以去找救你父兄的人?就在那西南之地。
结合最后一句:“谁其尸之?有齐季女”的直译: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的少女,便可以理解成:谁负责去寻找的?顾瑾瑶去找的。
如此自然而然就有了答案。
毕竟顾瑾瑶这一趟回家,也只带了李乘风一个人回来,那么她找到的可以救治父兄的人是谁,不言而喻。
当然了......硬要回答顾瑾琮的问题,倒也不需要一定要引用这首诗,这到底是一首描述“贵族之女”出嫁之前情况的诗,解读的不好的话,是会有歧义的。
虽说李乘风用这一首诗,本身就有两层意思在内的......就看顾瑾琮能不能全想明白了。
周策还坐在枰上面,他完全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怎么喝着喝着,突然就感觉自己成了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
顾老三兴致来了唱一首《南有嘉鱼》抒发情感,他倒是可以理解,说到底顾老三不是习武的,他从小是个喜欢读书的,身上有点儒生气质与作态可以理解。
但后面的展开周策就一点理解不了了。
感觉顾老三与乘风兄弟两个人当着他的面光明正大地偷说了些什么,还非常有默契地相视一笑......周二不解其意地挠挠头,怎么都无法把《南有嘉鱼》、《卷耳》与《采蘋》三首诗词联系到一起。
顾瑾琮此时已经拉着李乘风的手回到位置上,乐呵地与他对饮了起来,其乐融融的样子,看起来比他都亲密一些......周二挠破了头,突然圆睁眼睛,异常惊恐的注视着顾瑾琮与李乘风。
原因无他。
顾瑾琮拉着李乘风重新坐下之后,态度更加亲近了许多,也与他简单了说了一些顾家如今的情况后,忽然又吟了一首诗,还是那一首颇有争议,露骨描写男欢女爱的诗。
诗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周二公子惊恐万分。
他自认为自己对顾老三已经很了解了,他终归是与自己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好兄弟......怎么突然就当着自己的面开始与乘风兄弟求欢了??
不是,顾老三!你可是有老婆的人了,怎么还......草,这不是重点!
你是什么时候染上龙阳之好的?
可千万别看上我啊!
周二心里正思索着,忽的看见李乘风沉吟片刻,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他更加惊恐起来了!
受不了了,这里有男同!
......
李乘风肯定不是什么男同,顾瑾琮自然也不是。
虽然《野有死麕》这一首诗本身很露骨,但引用这一首诗的时候很多时候不该去看它的本意,直接舍去前面的两章,专注去看第三章,就不难领悟到顾瑾琮实际想要表达出的意思是什么。
你不要操之过急,此事不急,可以慢慢地着手进行,不宜打草惊蛇,惹得附近的狗一直没大没小的乱叫个不停。
李乘风读懂了顾瑾琮的意思,所以点头。
至于顾瑾琮借着《野有死麕》说的所谓的“狗”是什么,这一点李乘风暂时还不清楚。
也许是顾家内部的人,也许不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些狗大概是不想让顾景行与顾瑾瑜、顾瑾煜他们醒来,泄露顾瑾瑶行踪的估计也是这一些“狗”。
李乘风表面不言,暗暗将此事记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