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穿越者必备技术(1 / 2)重生之吾乃崇祯首页

诏狱作为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监狱,它的位置处于半地下室状态,四面没有窗户,阴冷潮湿,与世隔绝,空气极为混浊,整座监狱都散发着恶臭,所能看到的只有极为微弱的烛光,没有人搭理你,偶然有一只小强或者小老鼠和你做伴。

一个人可能一天两天还能够承受,但是时间一长相信没有人能够忍受,有不少人为了不再受这样的折磨,甚至愿意接受不锦衣卫的诬陷,试图早死早超生!

不仅如此,在听觉上还要受到折磨,因为这里的隔音效果不太好,你经常能够听到锦衣卫动用各种酷刑折磨犯人时,犯人发出来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冲击着你的耳朵,摧毁着你的精神与毅力。

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下,在惨绝人寰的惨叫声中,许多面对酷刑,不曾吭过一声的硬汉崩溃了!

其次,当然是各种各样的酷刑。在锦衣卫的诏狱中,有一共18种刑具,上夹棍,弹琵琶,等等不一而足。

诏狱是一个区别于刑部大牢的监狱,狱中常见的有盐水加皮鞭、仗刑、夹棍、十指连心;还有弹琵琶、刷洗等。

犯人在狱中中受尽的痛苦,却是惨绝人寰的!

每个进去的人,哪怕你在硬气也会变成绕指柔。如果有人扛过去,那他一定没经历过这些严刑。

锦衣卫个个是专业人才的,想让犯人死,犯人在诏狱里面喝口水也能噎死,不想让犯人死,犯人肯定死不了。就怕受刑人失心疯,感受不到痛苦了。

所谓的求死不得,求生不能,就是如此了吧!最恐怖了吧,死也死不了,一了百了在诏狱也不可以。

所谓诏狱者,就是说奉诏拿你下诏狱。

除非大明的皇帝换人了,否则翻不了案的。

锦衣卫的“诏狱”里面最常见的“杖刑”:所谓杖责嘛,就是拿着棒子打屁股,基本上几棒子下来,这人就没用了,当然了皇帝交代过,所谓“打着问”,留个活口不成问题,若是“好生着实打着问”,那就指的是往死里打了,最后留个全尸。

明朝的刑具让人听了就觉得不寒而栗。受刑的人哪怕能熬过酷刑,阴暗潮湿的监狱里蟑螂老鼠到处都是,伤口也会腐烂发言最后同样丢掉性命

那么如此残暴的锦衣卫,这么下来就没有人管吗?

真的没有,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属于独立的衙署,完全不用对大明的三法司负责。

对于犯人来说,进入锦衣卫诏狱,可以说,几乎就是十死无生,

因此“诏狱”原意就是指皇帝钦命查办的案件。若无皇帝的诏令,任何人都无权查办的,所以只有皇帝下诏,他们才能被查办,因此称“诏狱”。

在明朝,“诏狱”就是指锦衣卫的监狱,因此亦称“锦衣狱”。“锦衣狱”为由北镇抚司署理,当时朱元璋赋予了它极大的权力,可直接拷掠刑讯朝中任何对朝廷有异心的官员,而一旦是遵循皇帝的旨意查办的案件,无论是刑部,大理寺,亦是都察院,乃至内阁都无权过问。可以说凭借着这等权力,当时锦衣卫可谓是权势滔天,除了皇帝,其他人都对其畏之如虎,深怕自己被它盯上。

诏狱是锦衣卫审问犯人的地方,大多是一些犯官。既然是审问,当然少不了刑法,大家都知道锦衣卫是个什么德行,有罪无罪,诏与不诏,都要先过一下堂。

那就是这样的“诏狱”,它恐怖吗?

只能说明朝的“诏狱”恐怖如斯,甚至不是“恐怖”这两个字能够表现得出的。当时被锦衣卫盯上的官员,一旦进诏狱,定然是“非死即残”,没有人能够安然无恙的从那里走出来,即使走出来,也已是残废之身,身心也是被重创,几乎等同于废人。

“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这就是明朝的“诏狱”。此时的“诏狱”不仅环境脏乱,即使是健康的人住在这里不经历任何事情他待不到数日也会受到重创,要么疯魔,要么抑郁。同时更别说当时的锦衣卫为了让那些收押的官员能够承认自己的罪行,还会对他们进行残酷的酷刑。

当时,锦衣卫创造出了刑具酷刑用来折磨那些被他们捉难的官员,借此来达到逼供的目的。如史所言“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

崇祯办完事,逛了一下锦衣卫诏狱,见到前世在电视里见过审讯、拷问罪犯刑拘具,真叫开眼了。刑具太过歹毒,洪武大帝曾下令毁掉,没想到锦衣卫又重新发扬光大。

崇祯用脚把刑具踢翻,怒道:“如此歹毒刑具,田尔耕你是想找死?朕把这些用在你身上如何?”

田尔耕吓得一激灵,叩首道:“陛下开恩,锦衣卫所抓犯人难免有些硬骨头,不用刑是不会招供”

崇祯道:“不招供,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用酷刑有时会失手,岂不是断了线索?日后审讯罪犯,只要让犯人得不到休息,不管是没有骨气还是硬骨头用此办法,保证犯人乖乖就范。”

崇祯从诏狱回来,正要迈进乾清宫,突然想起来后世一些科技,收住脚步。玻璃、水泥、火药、这些可是穿越者必备的法宝啊。

火药已经有了,虽然经提纯,比例、颗粒化,威力效果要比以前强一倍有余,崇祯觉得还不够,影影约约记得前世说,黑火药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好像叫栗色火药什么来的!对!就是栗色火药!材料好像有所不同,其中炭好像用柳木。栗色火药至于怎么弄,到不知道。交给王恭厂的工匠头疼吧!

更高级的火药,涉及到化学这玩意,自己弄的话,弄是弄得出来,自己弄的的话,大明永远别跟上西方的步伐,更别说领先多少年!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理,物理学好说,化学可以说是从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的一门学问,化学绕不开酸、碱、盐这三样东西。

咱汉人自从饮血茹毛到如今的大明,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其他方面,可以说得上多姿多彩,发明发现很多东西,应该有能制作出强性酸、碱、盐的东西吧?

玻璃自己只知道是拿沙子烧出来的,至于怎么烧?该死的,朕穿越前只是大学理工男!

后世名言:想致富,先修路,修路离不开水泥,在古代,在人多的城里能见到石板路,石板路缝隙大而且高低不平,更多的地方是土路,一到下雨的时候就成了泥泞不堪的泥巴路。

水泥?朕也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的。大不了弄上一堆石头,各种各样的。都来点儿,分开烧,烧成灰应该就行了吧?然后加点儿水、沙子,哪个凝固了特别结实,那就是。水泥了吧?

崇祯还在考虑着水泥的和石灰的关系。

毕竟做为一个经常在网上看小说的宅男,看见有人回古代后造水泥发家致富还是很好奇的。虽然在网上搜索过水泥的制作方法,可是也仅仅是记住了要有石灰、粘土、石膏粉这三种玩意,至于步骤?注意事项?表示那是专业人知道的,关联屁事?

至于现在想要烧水泥怎么办?在崇祯看来,既然记住了这三样主要材料,也知道是要锻烧的,剩下的交给工匠的人去头疼就好了。不断地去试,总有试出来的一天,然后再慢慢改进不就行了?

“卫明啊!”

“奴婢在,皇爷有何吩咐?”

“替朕,找些烧石灰、泥瓦、煤炭,酿酒匠,火药匠来”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