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兵对兵(1 / 1)寒门探花首页

此时此刻,几乎每一双眼睛、每一道视线都紧紧地锁定在了青州府这个地方。人们的关注犹如炽热的火焰一般,将这座城市包裹其中。因为所有人心里都非常清楚,如果青州府能够成功抵挡住那来势汹汹的十二万八旗军队,那么整个中原大地将会陷入更深层次的混乱之中。

长久以来,那些令人闻风丧胆的辫子军一直都是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如今,当面对这严峻的局势时,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原来所谓的辫子军也不过如此罢了。曾经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战无不胜”,如今看来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他们并非如传说中那般无敌于天下,而是有着诸多破绽和弱点可寻。

极有可能整个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都会在这种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局面中,持续存在相当漫长的一段岁月。毋庸置疑,倘若青州府这座坚不可摧的城池最终被那来势汹汹的十二万如狼似虎的八旗军一举攻破,辫子军便能得以延续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辉煌神话。如此一来,所有与清军对抗的各方势力都将会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望风而逃,无数的汉族百姓也只能在辫子军那寒光闪闪的屠刀之下胆战心惊、瑟瑟发抖。

此时此刻,身处新京的李艾对于青州府整场战役的至关重要性心知肚明。然而,尽管他心急如焚,但却无法亲身赶赴青州府前线指挥作战。其中缘由有二:其一,他贵为新京王,身份尊贵,地位尊崇,并非冲锋陷阵的将领。若凡事都需他亲自前往坐镇督战,那还要那些身经百战的将领们何用?其二,即便这场战争无论众人如何高度重视,说到底它也仅仅只是一场局部性的战争而已,尚未真正触及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因此,从大局出发,李艾不得不按捺住内心的焦虑,坐镇新京统筹全局。

李艾看着地图没有对关胜和郭淮做过多的干涉,毕竟自己不是林元帅,做不到决胜于千里之外。这个时候,倭国三姐妹走了过来,看见李艾连忙给行礼,并用蹩脚的中文说道:“老爷,您在担忧什么?”

“呵呵,有什么好担忧的,青州府的局势虽然严峻,但是却伤不了,我们新京的根基。”李艾说道

“如果,老爷要是为了兵员发愁,我们倭国愿意派出我们倭国男儿,为了总督大人征战。”爱之说道。

“你们啊,我怎么能动你们的老婆本呢”李艾话是这么说,其实心里却是知道,这倭国对于土地的向往男真是无人所及,他们做梦都想在大陆上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李艾在想要胜利也不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爱子一看李艾没有应答,也没说什么,毕竟倭国女人嫁了人,心思全在自己男人身上,除非这男人养不了她们,她们只崇拜强者。

而郭淮和关胜在得知,李艾把权力充分的下放之后,他们也开始了自己盘算,以及推演,首先是情报问题,郭淮和关胜要求情报部门,掌握辫子军的一举一动,好从中做出判断他们的战争意图。

而辫子军那面的礼亲王,也是多方打探出来,得出在青州府有两个平级将领在主持各自防务,在他眼里这种两个将领没有主次之分的将领毕竟互相忌惮,不能真的做到政令和一,必然不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局面,于是这礼亲王的做法就是十二万敌人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阳工,一方面真大,以绝对的兵力碾压一路再取另外一路。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这也是皇太极迎战水家初时围剿他说的:“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此地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显然是行不通的。且不说关胜与郭淮所率守军仅有区区三万之众,但凭借着强大的海军力量持续不断地运输补给,这三万人始终能够保持满员状态。一旦出现伤员或无法继续坚守的士兵,海军便会迅速将他们运往后方,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相较之下,辫子军则每损失一名战士便减少一分战力,可谓是此消彼长。

再者,历经如此漫长的时间,青州府的士兵们日常饮食究竟如何?而辫子军又以何为食呢?无论是从装备精良程度、食物供给质量、军队士气高低,还是武器先进与否、将领指挥能力强弱、科技水平高下等方面来衡量,辫子军无一占据优势地位。自古以来,从未听闻过那些终日以土豆果腹之人,能够战胜日日享受肉食滋补的对手。更何况如今攻守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还有威力巨大的火炮作为助攻,就算再额外增派十万辫子军前来参战,也绝无可能攻克关胜或是郭淮所镇守之地。

此次攻防之战毫无花哨技巧可言,完全是真刀真枪的正面交锋,双方比拼的正是实打实的综合实力。只是就当前局势而言,礼亲王所选定的攻击目标佯攻关胜,实则真正意图在于攻打郭淮。

当郭淮和关胜知道了这次进攻意图之后,那他们所要想的就是如何击杀这十二万人的有生力量,让第二战场和第三战场压力变小。

双方在战场上都有着自己的算盘,礼亲王的打算集中精力办大事,然后再围点打援,郭淮和关胜的打法是防守反击。等待九月份开辟第二战场在开始绞杀敌人有生力量。

可以说双方算的都没错,就看最后谁的战略意图能坚持到最后,如果一轮下来,郭淮就被攻破了,那九月份的第三战场高丽国根本就不可能开辟了,所以这段时间才是最关键的时间,只不过从目前来看,还是李艾这面技高一筹,因为李艾做的是四步,而辫子军只有一步。

一个人看上去孤单单的,十个人能排成一堆,一百人能够成为一个方阵,一千人就是黑压压的人群,一万人就是一眼看不到头(一万人如果没有概念想想上学时升国旗的时候,几千人的样子),十万人那是光看都看不完,这就是郭淮的想法,当郭淮在城上看到下面的辫子军的时候,心里也不由得紧张,必定十万人的战役,他郭淮还没打过,以前的战争最多也就是三万人左右的战争,这一下子弄到十万级别的,心里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郭淮站在城上,看着辫子军训练有素的样子,觉得这辫子军能横扫中原,不是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