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大国工匠是怎样炼成的》(1 / 2)李世民魂穿这件事1朕的大清啊!首页

李世民穿越成乾隆后,每日都在思考着如何让国家实现更长远的繁荣昌盛。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兴盛不能仅仅依靠朝堂上的权谋之术和边疆将士们的浴血奋战,那些在民间默默耕耘、以巧手和智慧创造出无数精美器物的工匠们,同样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这一日,他在朝堂之上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政务,目光缓缓地聚焦在了大清的工匠群体上。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工匠们辛勤劳作的画面:木匠精心雕琢着精美的家具,铁匠在炽热的炉火旁打造着锋利的兵器,陶工用灵巧的双手塑造出形态各异的陶器……他深知,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赖于朝堂的谋略和将士的勇猛,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支撑。

在庄重威严的皇宫中,李世民召集了众多大臣。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严肃而坚定,目光威严地扫过殿下的群臣。那目光仿佛能洞察一切,让群臣们感到无形的压力。他缓缓开口说道:“朕观我朝之昌盛,文臣谋略,武将勇猛,然工匠之巧艺亦功不可没。他们以巧手匠心,铸造器物,修筑工事,为我大清之繁荣默默奉献。然其地位尚低,待遇欠佳,此乃朕之忧虑。”说罢,他微微皱起眉头,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关切。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大臣们听了皇帝这番话,不禁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意外之色。他们习惯了以往对工匠的忽视,在他们的观念中,工匠不过是些身份低微的劳动者,从未想过皇帝会突然如此重视这个群体。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只有皇帝的话语仿佛还在空气中萦绕。

李世民望着大臣们的反应,心中已有了决断。他深知,要想真正了解工匠们的处境,仅靠朝堂上的讨论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决定亲自微服出宫,去探访民间工匠的真实生活状况。

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李世民换上了朴素的衣衫,带着几名亲信,悄然离开了皇宫。他们穿梭在京城繁华的街道上,避开了喧闹的人群和繁华的商铺,向着那些隐藏在小巷深处的工匠作坊走去。

不久,他们来到一家铁匠铺前。铺子不大,却弥漫着炽热的气息。只见铁匠们在炽热的炉火旁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炉火熊熊燃烧,映照着铁匠们古铜色的脸庞和粗壮的臂膀。他们的肌肉紧绷,每一次挥动铁锤都倾注了全身的力量。李世民走进铺子,没有摆出任何架子,而是像一位寻常客人般仔细观察着他们的工作。铁匠们虽然技艺娴熟,但生活的艰辛却清晰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的衣衫破旧,沾满了煤灰和汗水,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奈。他们靠着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李世民忍不住走上前,语气坚定而温和地说道:“师傅们,如此精湛的手艺,怎就只能过这般清苦的日子?”

一位年长的铁匠抬起头,疲惫地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道:“客人有所不知,我们这手艺虽好,可没个好出路,只能勉强糊口。”他放下手中的铁锤,用衣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继续说道:“我们打造的铁器,也只能卖给附近的百姓,价格压得极低,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李世民紧接着问道:“那若是有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支持,诸位师傅觉得能否让这手艺发扬光大?”

铁匠们听了,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但随即又黯淡下去。

另一位年轻些的铁匠说道:“哪有那样的好事哟,我们也就这样凑合着过吧。”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真诚地说:“莫要这般丧气,总会有改变的一天。”

随后,他转身对随行的大臣低语几句,大臣连连点头。原来,李世民吩咐大臣回宫后立刻筹备一笔资金,用于改善这家铁匠铺的设备和工匠们的生活条件。

离开铁匠铺后,李世民又走访了木匠作坊、陶窑、绣坊等地。每到一处,他都与工匠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有的工匠抱怨原材料价格过高,有的则说缺乏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李世民都一一记在心中。

在一家木匠作坊里,李世民看到一位年轻的木匠正精心雕刻着一块木材,手法娴熟,但脸上却满是忧愁。李世民上前询问,原来这位木匠的手艺虽好,却因没有名气,作品难以卖出好价钱。李世民鼓励他坚持下去,并表示会想办法为他这样的工匠提供展示技艺的平台。

接着,他们来到一家绣坊。绣娘们在微弱的灯光下飞针走线,绣品精美绝伦,可她们却因长时间劳作,眼睛布满血丝。李世民当即决定要改善绣坊的照明条件,保障绣娘们的身体健康。

他还走进了一家陶瓷工坊,看到陶工们为了烧制出完美的瓷器,反复试验,却常常因为窑炉温度不稳定而功亏一篑。李世民便下令让工部的官员前来考察,改进窑炉的设计。

回宫后,李世民立刻召集相关官员,下令设立专门的工匠学院。他慷慨地提供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资源,为工匠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在学院的规划中,他亲自指导,要求设立宽敞的工坊、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

随后,李世民又召集了几位心腹大臣,在御书房中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提高工匠待遇的深入讨论。

李世民坐在书桌前,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朕欲切实提高工匠之待遇,使其能安心钻研技艺,为我大清创造更多辉煌。尔等有何良策?”

一位大臣拱手道:“陛下,可先从增加工匠之月例银钱入手,使其生活无忧。”

李世民微微点头,思索片刻道:“此乃基础,然仅增银钱,恐非长久之计。”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陛下,或可赐予工匠荣誉称号,如‘巧匠大师’‘工艺宗师’等,使其荣耀加身,受人尊崇。”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说道:“此议甚佳,荣誉可激发工匠之自豪感与上进心。但还需有更实际之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