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
第四十一章吉人有天相
1.
骆爱鱼是河南人,河南沙土田地,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尤其是麦子高产,别的省份里,一亩田地收割下来,顶多产量300-500斤,而在HEN省乡镇村村家家户户的沃土良田,一亩地小麦产量随随便便就能高达800-1000斤。麦子磨出来的面粉,是河南人主食。河南人很会制作面食,包子、馒头、面条……尤其是臊子面非常出名。河南人吃面食在一年四季每日三餐中占有主导作用和稻谷大米无法替代的位置。骆爱鱼虽然对蒸米饭厨艺不精,但她除了会做可口的地道河南臊子面以外,更擅长一门烹饪绝技——千刀肉面条。何为“千刀肉面条”?就是所用食材是各种小丁,肉脯、瓜果、萝卜白菜青椒切得细碎,仿若千刀所致。取猪鸡羊肉和蒜苗菜苔,五花猪肉清润光泽,肥而不腻,切成小丁。骆爱鱼所做的千刀肉面条,食材其实很随意的。偶尔,也会不用猪肉,买来鸡肉、羊肉、牛肉,或者野兔子肉,一一切成小丁,爆炒、清蒸、熬汤后下面条,一样味美。骆爱鱼还会取少量花生米,剁碎;取红辣椒,切成微小细段,备上少许生姜沫,几粒大蒜、蒜头拍成泥,切少许葱段备用。至于胡萝卜和豆干,骆爱鱼并不把它们列入菜单之内的,她是以蒜薹唱主角的。开始热炒时,骆爱鱼先把铁锅用武火(大火)将芝麻油菜籽油烧热,再改为文火(小火)把肉丁倒进去,这样肉不会粘锅。待到把肉爆炒焖熟之后,呈棕红色,木叉、铁铲再把透亮的肉推到锅边,继而把姜、葱、蒜、辣椒、野生花椒壳翻炒出香味。往往到此时,韩梅香和翠翠的嗅觉已经可以提前享受一番了,肉香与蔬菜香混为一体。随后主角登场,放入切好的蒜薹,放进锅里爆炒,嫩黄的颜色让韩梅香和翠翠味蕾一软,逗得他们夫妻两个馋虫便出来了。不多时,倒入切好的花生碎翻炒至浓香袭人,再放入盐、大茴香、香椿树叶、槐树干花、红糖或者土蜂蜜,继续翻炒,加几小瓢清水,放入面条,煮上十几分钟后,便可出锅,装碗、盆里。美味佳肴“千刀肉面条”从土灶台端上餐桌后,韩梅香和翠翠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整个嘴巴瞬间被香辣麻甜所包裹。每次看到韩梅香、骆爱鱼馋猫吃相如此好笑,骆爱鱼总会说:“虽然我做出了外婆菜妈妈面的味道,但是我依然要继续用心去寻求新的突破,不局限于现在这个水准上,我要更加努力,用心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就像这锅里“千刀肉面条”,如果我不用心,你们会爱吃吗?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之于吃,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国家)都无法超越的。别的暂且不论,单就粥而言,就有腊八粥、羊肉粥、小麦粥、玉米粥、三米粥、甜酱粥、脊肉粥、河虾粥、红薯粥、田螺粥、胡萝卜粥、泥鳅黄鳝粥、红豆薏米粥、熟地龙骨粥、白果羊鞭粥、山楂鸭肉粥、螃蟹荷叶粥、冬瓜猪肺粥、绿豆糯米粥、参苓鸽子粥……总之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在湖北应山、安徽濮阳一带,人们常吃的,无外乎白米粥、绿豆粥、盐鸭蛋瘦肉粥之属。
族长韩梅香突然患了胆结石,卧病在床,翠翠日夜照料。天未亮时,翠翠就摸黑起床,烧起一团柴火,用铁锅盛些大米,放许多井水,架在土灶上煮,粥熬好了后就喂给韩梅香喝,一则因为粥需要冷却的时间,不能一时三刻解决;二则翠翠还需做早点、午饭、晚餐给骆爱鱼和韩家老少吃。况且家里还养了很多头猪、狗、羊、牛、骡马、毛驴和鸡鸭,喂它们食,也成了翠翠每天必不可少的家庭作业。
骆爱鱼虽有心帮翠翠,但她作为河南女孩子从不曾熬粥的。从前她只认为粥是通过米加水煮出来,而至于“熬粥”,足见湖北人的讲究,更见其来之不易。
“熬粥,不是所谓的什么饭勺搅了又搅,井水加了又加,柴火添了又添……这么简单你不按套路来,就是煮破锅底,也不见成“粥”模样。”翠翠见骆爱鱼硬着头皮一个劲儿的瞎忙活着,急得直跺脚。“鱼鱼呀,熬粥是一门学问,需要懂得一些窍门。要想出粥快,必须不断的用锅铲在锅里把水和米搅拌,逐步加水……至于添柴,更是急不得的。柴,当然要添加,然而不能满堆,满堆则火大,火大则易糊;即便不糊,米汤溢出来,弄得满地都是,既浪费粮食,弄不好还会浇灭一灶膛柴火。需要快快地搅拌,慢慢的添柴,小小的烧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依照翠翠的方法,骆爱鱼果然成功熬出一锅粥。学熬粥,骆爱鱼学会了谦卑、忍让;熬成粥,骆爱鱼懂得翠翠的大度和人品。
2.
韩家东厢房门前都是土质良好的丘田,翠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改为土地,一半改为坪地,一般划作菜园。用竹片做了栅栏,将菜园围起来;又在菜园靠邻田的石墙处,挖出一口池塘,池塘的水源,是屋后的山泉水,一年四季冰冽的活水,因为水太冷了,鱼养里面是长得很慢的。一斤重大小的草鱼苗子,天天割草,细心照料喂养,翠翠以为大有丰收;结果呢,到年底了,用网捞、手捉出来一看,顶多也就长大了两寸——多了半斤重量而已。不过,鱼的肉味出奇的鲜美,大概是因为鱼常年饮用冰冽的山泉水的缘故吧。况且,这山泉水,本是屋后竹林的竹根水汇聚而成的,以竹根水之甘甜,天下怕是鲜有与之匹敌的了。
“挖出来的泥巴,全部夯筑于四周,便形成了堤坝。本是平坦宽敞的一丘田地,因为用了泥巴夯实,堤坝也就高处许多。我随便从野外山沟旮旯里折了两节垂柳枝条、野桃枝,随手把它们插入堤坝泥土中,又从山那边移植了几棵杏子树,毛竹……当时我的想法就是把这里打造成一个花园式的菜园子……嘿!还别说,天随人愿,后来它们都活了,长成林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