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章 土木堡之变(八)(2 / 2)英宗那些事儿首页

就以于谦这个资历,别说和尚书比,就是六部侍郎里都得往后排!

胡濙建文二年就是进士,在朝为官五十多年,尚书就干了二十多年。

两人云泥之别。

在打死马顺夺皇宫门当天,明实录是怎么记的,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说国家大事就全仰仗你了。

这纯属放屁!

你要知道,权利这东西,绝不会拱手让给别人,是于谦抢去的。

于谦因为身后有兵变的那些武将撑腰,压根就没把这些老家伙放在眼里,都靠边站了。

当时朝廷的情况就是,杨洪和于谦有啥想法,直接就把奏折送到司礼监,而这时候的司礼监是由朱祁钰身边的太监负责的。

而于谦两人提什么,朱祁钰都是:上是之、上从之。

就没反对过。

那么,这时候内阁的处境就尴尬了,相当于成为了摆设。

于谦不和内阁商量就不说了,他还把胡濙和王直挤出了内阁,给了个虚衔晾起来了。

而后又把翰林修撰彭时和商輅给安排进了内阁。

商輅的老家是浙J杭州的,和于谦是老乡。

这一看就是于谦安排的,他是想通过自己人再控制内阁。

但你这就有点过分了。

因为当时商輅只有三十五岁,而彭时三十三岁。

三十多岁的进去,把七十多的赶出来了。

相当于孙子进去把爷爷赶走了。

这就有点大逆不道了,毕竟历朝历代没这么干的。

对于于谦这种类似于军阀的做法,这些老家伙肯定不干。

在景泰元年一月,右都御史罗通就公开弹劾于谦石亨等人。

就两条:一是你们把边军都弄到京城来,让外面的边镇卫所都丢了,是啥意思?

二来,京城保卫战一共就杀敌几百人,你们又是封少保又是封侯的,还要点脸吗?

罗通当时就要求把于谦和石亨的爵位给废了。

那么这时候,其实文官就已经个于谦他们闹掰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和于谦杨洪等人相比,文官们就开始怀念英宗了。

因为英宗在的时候,吵归吵闹归闹,他至少遵守游戏规则,武将不干政,有事是和内阁商量的。

可于谦仗着身后有兵,把文官就当下人使唤,根本不需要你来发表意见。

而宋明两朝为啥要打压武将,无非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武将掌权了,也会收拾文官,就这么简单。

英宗回京,按照明实录的记载,是朱祁钰告诉瓦剌的使者,让杨善接回来的。

但瓦剌后来被消灭,这人也找不到了,所以朱祁钰到底说没说,谁也不知道。

反正,杨善出使瓦剌的时候,朱祁钰没让他接,他是自己去的。

英宗回京,明朝没有派一兵一卒,是也先派了五百骑兵给护送回来的。

英宗回程中,内阁都在研究接驾的仪式了,于谦和左都御史王文还在反对。

所以后来英宗复位,这俩先倒霉,也在情理之中。

英宗到京后,按照明实录记载,朱祁钰和英宗相拥而泣,场面十分温馨。

但真实情况是不是这样,有待考证。

因为文武大臣想要朝见上皇,也就是要见英宗一面,朱祁钰都没答应,直接就给送到南宫圈禁起来了。

在南宫里,英宗的护卫也不是明军,而是也先派来的二十名勇士。

寸步不离,晚上睡觉都在身边带着,且,除了左都御史杨善,其他人等一概不让接近,英宗谁也信不着。

为啥?

英宗也不傻,他当然明白有人不想让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