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就那点军饷,玩什么命啊。
明朝皇帝还是有威慑力的,眀陵六百年都没人动,更何况英宗那么一个大活人。
那么,结果就是这些叛军当着英宗的面,把所有人都宰了,就是没敢对他下手。
劫营以后的事,我们分开说。
英宗这边他不敢回京,怕还有埋伏,就往回走。(朝大同宣府方向)
结果在第二天,遇到了锦衣卫校尉,袁彬。
此时英宗身边无人可用,简单寒暄过后,就让袁彬为他护驾了。
接着,第三天,英宗碰到了来朝贡的也先。
前面讲过,也先在见到英宗后,表现的非常吃惊。
心想咋回事,亲爱的boss,不是说好我去北J看您嘛?你这咋又跑这儿来了!
英宗当然没跟他废话,直接就让他护驾了。
纵观史书,土木堡最不合理之处,就是英宗是在八月十五被劫营的,而也先带英宗打回北J是十月。
这中间,足足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先带着英宗在大同宣府等地转悠。
他们干嘛去了?解释不清楚。
其实英宗实际上是去北边调兵去了。(大同、宣府)
根据英宗实录记载,也先只有两千多人,并且是来朝贡不是打仗的,可能连兵器都没有。
英宗又不傻,自己那一万多人都没了,也先这两千多人还是别白给了。
其实英宗是对的,杨俊在劫营过后,并没有退回驻地独石,而是退到了居庸关,守在了那里。
要是没有两万军队,英宗绝对过不去。
而居庸关外面,能够找到救兵的,只有宣府和大同这两个地方。
八月十七日,英宗到达宣府,总兵杨洪不仅没开门,还躲了起来。
事实上,英宗本来不知道杨洪策划了兵变,因为劫营的人不会傻傻打着旗号,说我是谁谁派来的。
但转头一想,自己七天前还在宣府住过,如今杨洪城都不让他进,此刻英宗已经明白了。
随即,便转身奔往大同。
结果,大同英宗也是没进得去。
英宗实录中,并没有记载为什么没进去大同。
但,国榷中却记载,是郭登不给开门。
那么问题来了,大同总兵是广宁伯刘安,可此时不给开门的却是郭登。
我们从后来这两人的经历来看。
刘安在回京报信后,就被下狱,随即郭登顶替他,成为大同总兵。
从这儿可以看出,大同也兵变了!
郭登和石亨控制了在大同城里的刘安家眷,而后接管了大同。
而宣府和大同都没希望,英宗自然再找不到兵了,没办法只能跟着也先回瓦剌。
当一个月后,英宗再回北J的时候,那是也先动员了整个瓦剌的部队打回来的。
也就是所谓的北J保卫战。
这个我们后面会讲。
先说一下此刻的京城那边。
现在的北J城分为了三派,三足鼎立。
首先是实力最强的后宫,英宗母亲孙太后,她控制着司礼监。
其次是内阁,最弱的就是兵变的这一派。
因为他们在京城只有一个代表,就是于谦。
当英宗出事的消息传回京城后,三伙人各怀鬼胎。
首先内阁第一反应就是迁都。
毕竟从洪熙年间,他们就开始闹挺这件事了,二十多年过去,如今终于等到皇帝出事,机会来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迁成。
明实录记载,说是于谦力反南迁。
那么有趣的是,于谦他家就是浙J的,他为什么要反对?
史书把反对迁都和京城保卫战这两个功劳都安到于谦头上,就是为了给于谦后来夺权上位找一个托词。
纯扯淡!
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