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章 土木堡之变(三)(2 / 2)英宗那些事儿首页

而宣府告急,其实就是假的,根本没有的事。

大同和宣府两地同时搞事情,本意在于吓唬英宗,让他不要出去巡边。

且,京城此时的确没有多少J队可以调度。

但英宗是谁?

他就带着五万骑兵,拉着大半个朝廷的官员,第三天,也就是七月十六,直接就杀出去了。

英宗巡边的随行人员,以英宗实录来看,文官武将相差不多。

因为根据名单来看,低级别的,如都察院御史这类的根本就没记。

而阵亡的人员名单中,因为武将有爵位,要写在前面,所以给人感觉武将死的最多。

实际不然。

文官的伤亡远超武将。

土木堡阵亡名单,有名有姓的约有六十多个。但其中武将却只有十四人,而文官则达到了惊人的四十八个!

这还不算,有些人级别不够,根本没记。

毕竟英宗巡边,还是以文官为主,比例最大的就是检察御史和给事中。

这种配置,其实明眼人就能看出来,妥妥的检查组。

七月十六,英宗在五军营,神机营和三千营中,挑选了五万骑兵,然后每三人配一头毛驴,带着一个月的干粮,和武器辎重就出发了。

注意,没有后勤。

英宗从北J到宣府、大同打了一个来回,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这里不得不提到,前面我说的国榷中记载的那五十万吏卒私属。

首先,两天之内,这么多人绝对召集不起来。

且即便是有,也跟不上大军的步伐。

五十万人,是什么概念?

而英宗巡边检查的地方,除了宣府和大同,还有沿途的卫所。

朱棣在永乐七年十月,为了北伐需要,就在居庸关以北沿途设立了很多粮仓。

这都是重点检查对象。

不然也不会把户部和兵部的侍郎都带着。

七月二十三,队伍刚过居庸关,就有大臣上疏:请驻跸。

意思就是让英宗停下,歇息一天。

而到了宣府后,又上疏,还是请英宗再住几天。

史书写,是王振耍流氓,不让住,催着赶路。

其实,这是英宗的意思。

毕竟才出来几天,也没走多远,老是住啊住。

住个鸡毛啊?

大臣的心思无非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让前面做好准备应付英宗的检查。

七月二十四,队伍从宣府出发,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史书记载,兵部尚书邝野和户部尚书王佐,因先一步离开大部队,而被王振处罚,在草地里跪了一天,直到天黑。

那么有趣的来了。

王振作为一个太监,凭什么让两个尚书下跪?

历朝历代,能让尚书下跪的,除了皇上,恐怕没几个人了。

而史书里,王振做过的坏事,其实都是在英宗的指使下做的。

换句话说,这些事儿都是英宗干的。

但文官再对英宗不满,他也不敢在史书里写出来,所以最终,背锅侠还是成了太监王振。

我们再说一下,为什么英宗让这两人下跪。

首先,英宗出来巡边,查的就是兵部和户部,他们俩是尚书,又踏马不是冲锋的武将,早于大部队跑出去是啥意思?

不就是去给前面的人通风报信么!

等八月初一的时候,英宗也是到达了宣府。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大同镇守太监——郭敬。

话说这郭敬,乃是四朝元老,跟朱棣一起混过,所以英宗非常信任他。

大同总督宋瑛和朱冕阵亡的时候,郭敬就在身边,但这家伙命大,跑了回来。

而此番英宗见到郭敬,自然也就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大同这两个总兵是被自己人,也就是明军偷袭的。

此时此刻,英宗已经恍然大悟。

这是兵变!

于是在大同,英宗一天都没逗留,直接就往回赶。

而偷袭宋瑛的部队,乃是宣府总兵都督杨洪派来的。

这个后面我会讲到底是怎么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