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你看那边!好多人!”
东楼停下脚步,转头看到街上有一队官兵,押着一堆囚犯,从街头到街尾有近百人,旁边的老百姓都停下驻足观看。
这是什么情况?走,去看看!
两人挤入人群,只见囚犯们披头散发,身着镣铐,低着头被官兵押送着。
“少爷听说是流放充军的,好像之前还都是大官。”
东楼听这话心中一动。
莫不是“左顺门”事件的人,按照时间算的话,还真有可能。
左顺门事件是明代规模最大的一次朝臣请愿活动。
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皇帝命礼部照旨立即更改尊号,朝臣抗争,群情激昂。七月十五日,借百官散朝之机,吏部侍郎何梦春、修撰杨慎(杨廷和之子)等倡言:“使节死义,正在今日”,“万世瞻仰,在此一举”,号召群臣伏阙请愿。
于是朝臣二百二十余人跪伏左顺门下,高呼:“高皇帝(明太祖)”!“孝宗皇帝”!
并且一齐哭号,声震阙廷。
嘉靖皇帝此时已将杨廷和打败,对臣下的对抗行为,命令锦衣卫将参加请愿的官员姓名全部登记在册,然后按名册大逮捕。
先将为首者八名逮捕入狱,接着又将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官员逮捕入狱。其他待罪遣散。几天以后,作出判处:为首者戍边;四品以上者夺俸;五品以下一百八十余人廷杖,其中编修王相等十七人惨死杖下。
这次事件中参加者中虽然也有勉强附和之辈、尚气好名之徒,但大多数人对他们所坚持的信念是真诚的,“唯恐陷主于非礼”,“忧国如家,视死若饴”,如痴如憨,以死诤谏。但是这个时代皇帝毕竟是至高无尚的权威,他决不允许朝臣抗上不尊。
东楼看着人群中,忽然想到眼前的是左顺门事件的被判戍边囚犯,那个人应该在其中。
首辅杨廷和之子,杨慎。
杨慎在父亲辞官后,依然在朝中利用父亲留下的挣扎人脉资源,对嘉靖皇帝的大礼仪进行对抗,也是历史上左顺门事件的主导者。
在嘉靖的政治舞台上,他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但是他写过人尽皆知的一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1廷杖,在朝廷殿堂或宫阙当众以杖责罚臣下的肉刑。明代廷杖之刑始于洪武,中叶以后使用日广。正德十四年,因谏止南巡,杖责朝臣一百四十六人,死十一人。至嘉靖时,“刑法益峻”,“公卿之辱前此未有”,“四十余年间杖杀朝士倍徙前代。”
2对左顺门杨慎发言引用支大伦:《皇明永陵编年信史》卷二。
3左顺门事件内容参考和引用了张显清的《严嵩传》
4左顺门,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与东华门相望,是明代在京文武官员上下接本之地,在正统年间导致土木堡之变的奸宦王振的三个同党,在此地被当时文臣们群起攻之给打死了。参与动手的大臣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事情就不了了之。从此以后,每逢朝中出现了什么奸邪小人,就有大臣到这里来拜哭、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