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这里有一份群众来信,我觉得写的非常好,建议您仔细研究下。”
8月21日上午,沪江日报社负责群众来信的部门主任钱任力拿着2张信纸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后,板着个脸,悄悄来到了总编辑办公室。
“老钱,我记得这两年咱们收到的群众来信里面基本上说的都是一些社区、家庭鸡毛蒜皮或者是请求政府帮助解决的事情,这些内容你们群众办一般就能自行决定是否刊登或转交的,怎么看你现在居然这么激动,究竟是什么样的来信才会让你这个表情?”
61岁的总编辑王维正忙着审稿,听到这话好奇的抬起头,摸了下眼镜。
“其实我是高兴的,但怕被别人误会就故意板着个脸。”钱任力解释了下。
“恕我卖个关子,这份群众来信里面讲到了一些目前咱们沪江市、燕京市乃至绝大部分城市目前存在最大问题的解决办法,我自己刚才仔细琢磨了下,觉得可行性非常的大!”
“哦?目前咱们沪江市、燕京市乃至绝大部分城市目前存在最大问题?”王维放下手中的钢笔,往后靠在破烂的椅背上,“是经济?治安?还是路线?”
“那不就是就业问题嘛!肯定就是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王维突然间就明白了过来,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夺过群众办钱主任书里的那两页信纸。
“便民报刊亭?便民服务部?”看完信纸里所写的几个建议,重新靠在椅背上仔细思索的王维眼睛是越发的明亮了起来。
“老钱,你还在呢?”抬头发现群众办老钱还呆在办公室内,王维非常的惊讶。
“我。。。,总编,你说这便民报刊亭的点子好不好吧?是不是值得往领导那里报?”被王维气的七窍生烟的钱主任用力压下怒气,征询王维的意见。
“先不报,我们必须要先做好试点,等有了详细数据后才能上报到领导这里,这样的汇报才有说服力!”王维直接否掉了马上上报的想法。
“我记得咱们沪江日报家属里面好像也有一百多个待业青年,就让他们先全部动起来,去做这个便民报刊亭的试点,多选几个点,商业区、生活区和交通要道这里都要有试点。”
“我刚才心里核算过了,便民报刊亭按1.8米深、2.5米宽、2.7高为例,整体用木结构来做,外面刷防水漆,再加上部分铁皮和玻璃窗,报刊展示架用木结构,再加上烧水的煤球炉和报刊亭下面的垫砖,估计一套便民报刊亭的成本不会高于50块钱,如果是用咱们自己报社的木工和库存物资来做,成本应该能压到30元以内,商业区排班4个人,生活区排班2个人,100人的话差不多35~40个便民报刊亭,投入成本绝对不会超过2000块,咱们报社内部就有这笔备用金。”王维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至于报刊和地图啥的,咱们编辑部去和邮政局打个招呼,先拿货,等卖完后再付钱,就40个以内的报刊亭,又是解决待业青年就业的试点,我相信邮政局不会卡我们。”
“至于到时要卖的水,烧水用的煤球还有暖壶和喝水杯子、洗杯子的水啥的,排班到谁就谁自己负责,总不能我们把什么都准备好,白养一群巨婴!”
“老钱,这件事既然是你挑起的,那就你来主办,我现在就和财务、后勤打好招呼,你等会去领钱,去后勤好好研究这个便民报刊的的样式,看看怎么能把这成本降的更低一些。成本越低,同样的投入利润就越高,我们这个试点也就越容易成功!”
“对了,你先去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参加这个试点,不愿意的话就先不参加了,省得麻烦。”
“达子,你要不下个月来接我的班吧,最近我一直觉得腰不太舒服,同意的话我明天就去和我们后勤部的主任说下。”云南路某个弄堂里面,李达正在剁柴火,准备生煤球炉,边上,看着李达一幅萎靡不振的样子,他爸李建闷声说道。
“爸,不用,你呆在沪江日报后勤部挺好的,也没啥重活,怎么可能会腰疼。这几天我再跑跑街道,看看能不能分配到工作,实在没有的话,我打算去街上摆个修自行车摊。”
“摆摊修自行车?你自己感觉能丢得起这个人吗?”
“丢得起人能怎么样,丢不起人又能怎么样,人总不能被尿给活活憋死吧,都等了快2年了,街道也没能安排工作,而且我听说街道办主任自己的儿子现在也在家待业一年多了。”
“我看继续等着国家安排工作的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还不如趁现在政策刚放开,早点出去摆个摊赚点钱,总比到最后被安排不得不去掏大粪来的好,我可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