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引子(1 / 2)夏日晚会首页

贾清二十岁那年最恨两个人,一个是父亲贾膏药,一个是大叔贾树堂。就算事出有因,也不该这样叫父亲,又觉得不这么叫就难平心头之恨。

贾树堂和这件事也有关系。

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有点腰痛腿痛的都到集上买那种叫“狗皮膏药”的。这种膏药不是一点不管用,也热也凉嗖嗖的,味儿还挺大,但没有长劲儿,没几天就掉下来。很少用狗皮熬制的,好的也就当个托材,也是穷没办法,心理安慰大于实际效果。

更让人诟病的大集上卖膏药和卖老鼠药的挨着,甚至就是一个摊位,也卖老鼠药也卖膏药。老鼠药更让人耻笑,就是假药,家里老鼠越喂越多,和膏药一回事儿。

对这种人都没有好印象,要是对某人不屑,就说他是卖狗皮膏药或卖老鼠药的。

老贾和这些一点也不沾边,论社会地位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他五十年代高小毕业,和现在大学生差不多。生产队刚成立就当记工员,以后又当会计。贾清二十岁那年,不但是小队会计,还兼着大队会计,已经好几年了。落下这个绰号也是出于无奈,甚至认为这是报效国家的另一种形式。

有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事不怨他,都是娘弄得。

那是国家刚稳定不久,有一年突然征兵,全村适龄青年都要报名,高高兴兴报了名,可娘说什么也不让去。

娘就他一个儿子怕打仗死了。

老贾一腔热血,眼看报国无门,就一打二闹三上吊,非去不可,娘却一点不动心,死死盯着他。见成天呆在招兵的地方,又强行拉回家,藏在柴房里,身上贴满膏药。有人来找都说不在家,再来又说出去了。

实在不行才敞开柴门放他出来。

一股膏药味能把人呛死。

娘说:“这孩子有病,胃不好,腰腿疼,不爱吃饭,还睡不着觉,你没见面黄肌瘦的……”

关久了,真病歪歪的。

招兵的也烦了,见这样,就没当成。

从那“贾膏药”就叫开了,可老贾年青力壮,心情又不好,不敢当面叫他,小孩子叫了就跑,大人若是叫他就和人家拼命,年纪大了,才好点。

也不行,他是干部,仅限于背后叫,或者比他大的干部叫,最少也是同级的叫,大部分还是叫老贾。

尤其贾清是他儿子在心里叫也是大逆不道。

贾清还知道,父亲虽然没捞着当兵却因祸得福,结交了一个一辈子的朋友,他才因此沾了光。

他叫张志贤,本村的,论起来还是亲戚,贾清叫他表舅,是母亲那边的。贾家村很大,最多时三千多人,杂姓很多,很多当村亲,算起来还是贾姓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