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章 "兄弟间的争执".....(1 / 2)三国:开局东风洗地首页

即便到了雁门,成功占领了那个县,张嵩依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北方是野心勃勃的鲜卑,西边是反复无常的南匈奴,南边是元韶的领土,他仿佛被敌人包围在四面楚歌之中。当他前去援助公孙瓒时,那是张嵩最为焦虑的时刻。依据历史,公孙瓒将会被元韶所灭,张嵩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拯救他……

幸运的是,张嵩拥有世界奇才凤雏庞统,当代虎将赵云,以及河北名将文丑,这些宝贵的助手支撑着他,使他能够在乱世中立足。

最终,张嵩取得了胜利,成功占领了元韶领域的重要城池乐城。

细想之下,张嵩确实堪称幸运。虽然过去半年的经历颇为颠簸离奇,但总体而言,他运气颇佳。然而,张嵩并未对此感到有何不妥,因为他相信,运气亦是力量的一种。

庞统和赵云本应是张嵩从一开始便纳入麾下的二人,然而世事往往充满变数。庞统因与诸葛亮的争执而北上,赵云则被吕玲绮以诡计“绑架”,以此“抢”夺男人。

至于文丑,其背后还有着另一段故事。

传言起初,文丑曾被吕玲绮的“天钩”所捕获,并遭受了重创。随后,在张嵩征服赵云之后,他心中又萌生了新的欲望,与庞统商讨如何将文丑也纳入自己的势力之下。

庞统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指出,要将文丑招至麾下极为困难,毕竟文丑首先是一个河北贵族家庭的成员。虽非名门望族,但他有着坚实的基础,不会轻易因三方面的原因投靠张嵩:首先,相较于元韶的强势,张嵩显得弱势;其次,张嵩的出身背景过于低微,而元韶则来自有着四代历史和三代侯爵头衔的显赫家族;最后,文丑深受元韶的信任与重视,不会轻易背弃他。

庞统的分析让张嵩明白为何司马家族会轻视与他有任何瓜葛,于是他对文丑的兴趣瞬间消退。然而,庞统话锋一转,加了一个“但是”。庞统说道,只要能够破解文丑不会投降的这三个原因,文丑便会愿意投诚。

在讨论如何说服文丑的过程中,两人正坐在常山县的一个土丘上,全军驻扎在野外,条件简陋,没有合适的帐篷。当张嵩听说庞统有一个计划时,他兴奋地与庞统交谈。

“庞先生,您的良策究竟是什么?”

“我并不敢自称这是什么妙计,仅是在分析现状。世上无坚不摧的城池少之又少。即便是最坚固的城墙,也总有其薄弱之处。一旦这一点被攻破,整座城池便可能失守。”

“嗯,军师,请继续……”

“文丑亦是如此。他有三个不向我们投降的理由,但这三个理由中同样蕴含着它们的弱点。”

“嗯,军师,请继续……”

“常言道,兵情无常,水形无定……哦,你为何踢我?咳咳,别急躁,我会解释。文丑不投降的三个理由中,第一和第二点我们难以改变——我们的力量确实不及元韶,吕少爷的出身也无法改变。因此,我们必须专注于第三点,即元韶对文丑的信任和重视。这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信任,一个是依赖。如果元韶不再重视文丑,文丑或许会反叛;如果元韶不再信任文丑,文丑必然会反叛!”

“哦……”

庞统的最后一句发言让他的脸色变得扭曲,仿佛一朵干枯的花朵,他恶意地大笑起来:

“哈哈……我们为何不采取这样的策略呢……咕哝(此处省略一万个字)。”

与此同时,张嵩察觉到张方正在派人跟踪他们。他下令侦察兵和前锋士兵探明对方的意图,并得知他们与元骁和元尚有所勾结,正在追击虎骑。张嵩于是计划引诱他们至武城,并打算让他的未来岳父签订婚约,以此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从常山县到武城的路程不过一日,但张嵩却花了三天时间才抵达。一方面,他给了元骁和元尚足够的时间来集结部队和准备物资,希望能让他们从乐城调走更多的兵力。另一方面,他“善意”地试图说服文丑投降,尽管文丑觉得这所谓的善意并不怎么真诚。

在第一日,张嵩以温柔的言辞对文丑进行了长时间的劝说。文丑表明自己对元韶的爱戴和忠诚,宣称永远不会背叛。即使当张嵩的刀刃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仍旧面不改色。毕竟,在这军旅之中,鲜有士兵会害怕死亡。

在第二日,张嵩将芥末汁涂在文丑的伤口上,逼迫他写下一封投降信,一封书面承认向张嵩投降的信件。文丑并未表现出任何软弱。他是一位硬汉,拥有着铁一般的脊梁。张嵩对此表示敬意,并将剩余的芥末汁留给自己,打算将它作为调味品。

第三天,张嵩在文丑的伤口上涂抹了蜂蜜,这让他感到了一丝凉爽和甜蜜。然而,这种做法并非如表面上那般有趣,因为他们身处野外,而野外充满了蚂蚁,这些蚂蚁偏爱甜食。不久,文丑的情绪变得异常激动,他开始呻吟和嚎叫,那声音令人震惊,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愉悦。最终,文丑妥协,表示大家都是朋友,无需如此戏弄,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因此,张嵩释放了文丑,而文丑则写下了一封投降信,并秘密发送了一封家信,请求他的家人与张嵩合作,共同夺回乐城。这封密信自然由张嵩的手下代为发送。

在那晚,他们烹制了一锅蜂蜜蚂蚁,但文丑并未品尝,眼中含着泪水。

文丑投降之后,张嵩也表现得相当直接,他在自己的胳膊上划下一道深深的伤口,将一碗芥末汁倒入口中,疼得他泪水盈盈。这是一次象征性的赎罪行为。张嵩还想邀请庞统一起进行同样的仪式,但庞统立刻躲得远远的。尽管文丑表面上是嘲笑和讥讽,但实际上,他内心对张嵩有些敬意,因为他明白,如果张嵩真的不在意他的想法,便无需如此惺惺作态。

在短短的三天里,张嵩和庞统成功地处理了文丑的事务。尽管文丑可能有意假装投降,但张嵩和庞统又岂能让他得逞?正当张嵩在武城用放大声响的爆竹吓唬他的岳父时,庞统和赵云率领真正的虎骑,对从乐城前来支援的三千敌军进行了伏击。在这场战斗中,他们击杀了超过一千名敌人,俘虏了一千多人,迫使文丑亲手处决了敌将,并招募了投降的士兵。实际上,这些投降的士兵原本都是文丑的部下,本可以不用处决敌将就能招募。然而,庞统坚持让文丑这么做。

文丑处决敌将后,庞统派人到元韶那里,将敌将的首级带去,并宣布文丑已经将他斩杀。文丑脸色惨,无路可退。他深知,即使他将来背叛张嵩返回元韶旗下,元韶或许也不会惩罚他,但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信任他。主人的怀疑对臣子而言是极为危险的,文丑明白自己别无选择。

因此,在那个夜晚,文丑在家族的帮助下,带领投降的士兵打开城门,最终夺回了乐城。乐城的大部分守军都是丑的部下和老熟人,文家也是乐城的一个显赫家族。有了文丑的全心全意支持,他们迅速稳定了城防,牢牢军事控制权。

文丑的投降行为,更多是出于被迫,而非真心愿意加入张嵩的麾下,张嵩对此深感内疚。然而,庞统却冷静地指出,这已经是对文丑的仁慈之举了。“吕少爷,你难道忘记了文丑在易经首次被俘时遭遇了什么吗?”庞统提及的那根大竹筒让张嵩心生恐惧,他暗想,难怪庞统历史上的死因成谜,或许是因为他过于邪恶,激怒了天神与世人。

张嵩对文丑保持了高度警惕,不断地散布谣言,挑拨文丑与元韶之间的关系,声称文丑早已背叛投靠了张嵩。张嵩编织了一个类似于三国时期的潜伏故事,声称在易经之时,文丑的阴谋几乎导致元韶丧命,这实际上是张嵩的命令。后来,在元尚护送婚车队之际,是文丑向敌人通风报信。在夺回乐城的战斗中,也是文丑打开了城门,说服守军投降。此外,张嵩还将文丑处决敌将的头颅送给了元韶,还逮捕了几位与文丑有矛盾的乐城将领,命令文丑将他们处死,并将他们的头颅送给元韶以证其事。

说到这里,张嵩过于谨慎的性格使他担忧文丑可能会突然背叛他。然而,他并不知道文丑对元韶并非完全忠诚。在那个家族至上的时代,作为贵族家庭的一员,文丑所关心的是自己家族的兴衰。既然他的家族恰好处于元韶的统治之下,所以他选择了加入元韶的阵营。如果他的家族处于公孙瓒的统治之下,他可能会选择加入公孙瓒的阵营。

虽然过于谨慎可能显得多余,但张嵩不认为这是浪费。他始终相信,谨慎是乱世中生存的关键。

因此,在躺在床上的时候,张嵩哼唱着爱木库提的歌曲,仔细回顾了过去几天的行为和即将到来的计划,直到他能够安心入睡,鼾声如雷。这是因为他连续几天都在奔波,实在是疲惫不堪。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经是下午了。

春日午后的阳光往往带着一种催眠般的温柔,秋日的疲惫和夏日的困倦也常常困扰着人们,尤其是在暮春时节,人们更容易感到昏昏欲睡。昨晚,张嵩一夜未眠,尽管如今他已醒来,但意识仍有些模糊。他的双眼干涩得几乎无法完全睁开。每当他试图睁开眼睛,都像是有一把火红的刀子刺入眼球,而他的喉咙也干燥得仿佛在燃烧。

“水……”

张嵩低声呼唤,有人将他扶起,让他喝水。

“洗脸。”

他再次开口。

突然!

张嵩又被猛地扔回床上,床铺坚硬,他重重地跌落,震得骨头生疼。张嵩心中暗想,“吕石今日怎么这般冲动?”

很快,滴水的声音和脚步声逐渐靠近。

“嘿!稳当些!水都溅到地上了,你今天是怎么了?”

张嵩忍不住高声抱怨。尽管他平日里性情温和,但有时这具身体自带的火爆脾气会占据上风,尤其是在他头脑不清的时候。

一阵清清凉凉的感觉突然袭来,张嵩猛地跳起,怒骂道:“哪个傻瓜连块布都拧不干?”

“对不起……”

那温柔细腻的声音,是甄宓独有的。

张嵩一愣,当他揭开布时,不禁惊呼:“哦,是你?”

“我,我,我……”

甄宓那娇嫩、白皙的面颊逐渐染上了红晕,她低垂着头,手忙脚乱地绞着,避免与张嵩视线相交。

张嵩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只穿着一条四角裤。因为天气不冷,为了睡得舒适,他睡前脱去了衣服。尽管甄宓已经看到了他的样子,张嵩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他最终还是会知道,而且,他还有一条自己编织的四角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