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第二十二年】
这一年,刘伯珪已然十八岁,已经从昔日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位面如冠玉、气宇轩昂的俊逸青年。
他的性格比之沉默寡言、心性坚韧的刘大山,要更加的古道热肠。除了武艺之外,他亦兼修诗书礼艺,对各种知识皆是信手拈来。刘大山那些旧交见了他,都夸刘家出了一位能文能武的绝世之材,刘家崛起指日可待。
他与人为善,时常帮助那些附庸于刘家的乡民、村户,在刘家的附庸之中,也有极高的声望。作为兄长和大师兄,他亦时常指导弟弟刘仲羽,以及师弟师妹们的修为,除了时常和他拌嘴的弟弟外,其他师弟师妹对这位大师兄都万分崇敬。
他天赋惊人,方十八岁就已经步入宗师之境数年,纵使是隔壁北山上的崑山派,也对这位刘家长子倍感钦佩。贾自厚的幼女贾静,更是与刘伯珪青梅竹马,感情甚笃。
这一日,贾自厚前来刘家庄拜访,幼女贾静自然随行。贾自厚自去与刘大山说话,贾静则去寻了他的伯珪哥哥,二人郎情妾意,在后山你侬我侬。
“十八岁,可以生娃了啊。”冥冥之中,元神悬于刘家庄上空俯瞰的刘炼,看着正一脸温柔的陪着贾静的刘伯珪,心想。
刘家丁口太少,开枝散叶,刻不容缓。刘伯珪也到了可以娶亲的年纪,是时候为家族的添丁进口做出贡献了。
可惜,刘伯珪同时也是一品宗师巅峰的修为,和刘大山当年一样,被暂时剥夺了某种“能力”,需要炼精化气,以备冲击练气。
既然暂时没有“能力”,纵使催婚也没有什么意义。刘炼想。
“伯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但聪明也有被聪明误的时候,冲仙门这一关,他就比大山要更难许多。”
“大山为了刘家,孤注一掷,不顾一切,敢抱着九死一生的心思蒙着脑袋冲击仙门。但于伯珪来说,想的太多,反而很难做到大山那样的纯粹。”
“其实阅览道典,就是为了要培养自己的向道之心,凝练道基。道基是道心的基础,大山的道心是‘家族’,但伯珪,很显然还没有找到自己的道心。”
或许,日后他不断精研道典,能如修仙宗门的那些弟子一般,培养出“成仙”的道心。但那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仙宗弟子,从小培养,早课晚课,又有师长敦促,法宝洗炼,还有人直到垂垂老矣,才培养出了足以冲击练气期的道基。
修炼功法的天赋,对道基来说毫无作用,刘伯珪这方面的基础并不如那些仙宗弟子,纵使是七老八十才培育出道基,也不无可能。
“过两年要是伯珪仍然冲天门无望,那么就敦促他赶快成婚生子。嗯,他这么喜欢这贾家女娃,想来也不会辜负了人家。”刘炼心中暗暗想道。他觉得自己这个老祖宗实在是太敬业了,连后代子孙的感情生活,都安排的如此周到。
虽然我第一次当祖宗,但毫无疑问,我是个好祖宗。刘炼心想。
另一方面,刘家庄正厅。
刘大山正在和贾自厚对坐弈棋。他在不对敌的时候,看上去还是十分沉稳的。再加上这几年沉下心来研读道典,整个人越发有了气度,已经丝毫看不出当年那一介区区猎户莽夫的模样了。
他一身道袍,举手投足之间,渊渟岳峙,俨然一代宗师。当然,下棋,书法之类的这些有助于练心(装逼)的手段,也陆陆续续的学了起来。
嗯,老祖宗是仙人,我刘家是仙人之后,自然不能丢了老祖宗的牌面……刘大山是这般想的。
当然,江山易改,本质却是难变,棋艺嘛……作为老祖宗的刘炼私底下有九个字的中肯评价:臭棋篓子,又菜又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