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闹市街区,同治帝颇具正义感,看到小偷行窃会大声制止。然而,也有一些野史传闻同治帝去了北京八大胡同之类的烟花柳巷之地,但正史中并无确凿记载。
这两三年间,同治帝虽在微服出宫中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但这种行为不仅未能解决他面临的政治上受慈禧太后控制、婚姻生活不如意等问题,反而损害了他的声誉和健康,也给清朝统治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
同治十二年,17岁的载淳亲政。他谕令内务府核实开支,在岁费六十万两白银之外,不得借支。同年六月,在紫光阁接见前来递交国书,并祝贺其大婚及亲政的日本、俄国、美国、法国、荷兰等国的特使、公使。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十八岁。越南国王请求清王朝派兵会剿越南国内农民起义,同治帝谕令云贵总督刘长佑、贵州提督冯子材商议回奏。
不久,法国入侵越南,载淳又谕令原两广总督瑞麟率军从钦州出关,与桂军一起征剿越南国内农民起义军。同年四月,日本以台湾高山族人曾杀死琉球渔民为借口,派兵登陆台湾琅骄。
载淳诏命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日本进行交涉。同时谕令大臣李鹤年、文煜布置海防,筹拨台防饷银及军火,并准许将福建省的存款用于救急,还允福建军饷借用洋款二百万。
恭亲王奕欣是同治帝的叔叔。他是道光帝第六子,在同治年间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在对待同治帝的问题上,他以皇室宗亲的身份和传统的观念来考虑,希望皇帝能够遵循宫廷的礼仪规范和身份要求,避免沾染市井之气。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和他的规谏行为让年轻的同治帝产生抵触情绪。
奕欣在咸丰时期就已经崭露头角,他才能出众。在咸丰帝去世后,他与两宫太后合作发动辛酉政变,此后被授予议政王等头衔,积极支持开展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等方式来增强国家实力,维护清朝统治,他的出发点是希望挽救江河日下的清朝统治秩序,对国家的稳定和近代化的初步探索有着诸多贡献。
这一年七月,恭亲王奕?因为反对同治皇帝修建圆明园,联合十多位大臣劝谏同治帝,惹得同治皇帝大怒。同治帝呵斥奕?说“我让位给你怎么样?”几天后,奕?再次劝谏同治皇帝,同治一怒之下下旨革去了奕?的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不过,最后在两宫太后的干预下,对同治进行训斥,又赏还了奕?的亲王世袭罔替。
虽然经历了这次风波后恭亲王奕?恢复了亲王爵位,但他在同治朝后期的影响力已有所削弱。因为同治帝亲政后,慈禧太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大权,对恭亲王有所防范和打压。而且,经过这次事件,恭亲王与同治帝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在朝廷中的处境也变得较为尴尬。
光绪十年(1884 年),慈禧太后借口恭亲王奕?“委靡因循”,免去了他的一切职务,这就是着名的“甲申易枢”。此后,军机处改由礼亲王世铎主持,庆郡王奕匡主持总理衙门。新军机处人员对慈禧唯命是从,慈禧终于摆脱制约,牢固确立起专权统治。
恭亲王奕?的后代中比较有名的是其长子载澄。载澄曾被封辅国公、贝勒等爵位,但他行为放荡不羁,对恭亲王家族的名声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过,恭亲王奕?的家族在晚清时期仍然是较为重要的皇族宗室家族,在一些礼仪、祭祀等活动中仍有一定的地位。
恭亲王在同治帝在位时间是1861年至1875年,洋务运动贯穿了同治帝和光绪帝统治时期,历时约三十年。
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着洋务运动的正式启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是一些大臣,如中央的恭亲王奕?,地方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虽然同治帝并非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但在其统治时期,洋务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清政府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开展了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等活动。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同治帝在位时正处于洋务运动的发展阶段,但他本人在这其中的作用相对较小,更多的是大臣们在积极推动洋务运动的开展。
同治帝的优点在于年少时的果敢,如处理安德海一事;但缺点也很明显,学业荒废导致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足,且容易冲动,如对待奕欣的劝谏。载淳的一生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根据正史记载,同治帝死于天花。天花在当时是一种烈性传染病,致死率较高。同治十三年(1874 年),载淳染上天花,病情逐渐加重,同年十二月(1875 年 1 月),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终年十九岁。
咸丰皇帝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同治帝崩逝后,慈禧太后又过继了咸丰帝的侄子载湉(即光绪帝),并与慈安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光绪十年(1884年)后,慈禧开始独掌大权。她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掌管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