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我拿不到,那票房我还不行了吗?
宁昊对自己也很了解,相比在艺术上的天赋,他觉得自己在商业上要更突出一点。
而随着国内电影市场规模一年又一年地快速增长,票房对于一个导演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
电影票房破亿,进入“亿元俱乐部”,拿到“商业大导”的名头!
这样,自己终究也不会被师弟甩得太远,自己就还有和师弟做好友的底气。
“师兄是有志气的人,咱们一起加油努力吧,电影破亿也不过是个起点,未来我们还要一起破两亿,破三亿,破十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师兄,这未来会是我们的!”
……
……
……
这一天,无事。
霍辙在网上冲浪,看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很牛逼,是一位圈内知名大佬。
文章的题目也很“牛逼”,叫——《试论电影“驴得水”对于内地电影发展的积极意义》。
这个题目名字很直白,霍辙一看就有了继续往下看的兴趣。
而且还是圈内知名大佬所写,那他就更有兴趣了!
被人拍马屁,而且还是被名人大佬拍,谁会不大感兴趣呢?
这篇文章写得很长,洋洋洒洒,有五千字左右。
霍辙仔细看完以后,把内容提炼了一下,大致就是:
文章首先从电影质量上夸赞了《驴得水》,当然也不是全夸,电影的一些缺点和问题,大佬也是直言不讳的,不过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
肯定完电影质量,大佬就把2002年以后破亿的那几部国产电影列出来,详细分析了它们之前的共性,然后再和《驴得水》作对比。
最后大佬总结“此前的所有破亿电影都是大明星大制作大场面,所有从业者就因此好像走入了一种误区,仿佛电影想要拿到高票房就只有这条路可走。可是《驴得水》的破亿证明了‘小成本+好故事’,未尝不能走出另一条高票房之路”。
大佬在文章里也没有一味地否定“大片模式”,反而他很赞成国产电影也要有自己的“大片”,但“大片”这个东西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显然不是一般的导演和影视公司能玩得转的。
大导演、大公司可以追求“大片”,作为行业内的领头羊,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大片”这条路上不断开拓。
而那些小导演、小公司则可以聚焦于“小片”之上,走“小成本+好故事”这条路,因为《驴得水》已经证明了这条路并不是小路,而是一条并不输于“大片”的宽阔大道。
等到小导演变成了大导演,已经不满足于“小片”了,那就可以转向“大片”,而此时也刚好有能力、有资本去搞“大片”。
“小片”一条路,“大片”一条路,两条路并行不悖,甚至还能相互促进,如同两台发动机,一起给内地电影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文章的最后,大佬还高度赞扬了《驴得水》对于内地演员的“拯救”。
以往投资人和导演只重视港台演员,对于内地演员却少有信任,但《驴得水》证明了,内地演员也并不是不可以承担票房重任的!
“《驴得水》为所有内地演员一举掀开了压在他们身上的那座‘成见大山’,自《驴得水》之后,我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演员受到重视,逐渐出头。”
“港台演员行的,内地演员也能行!”
文章最后用这句铿锵有力的话,来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