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天命之年(1 / 2)皇后复生纪:天命王朝首页

天命三年四月十四,作为后方重地及军事大本营的燕京府举办了一场大丧。皇帝王启的发妻陆氏,是这场丧礼所吊唁的对象。

半个月前,随军巡抚山东的陆皇后遭到叛军的袭击,为了保全身为皇后的名节,陆氏引车远遁,最终自绝于山崖之间,坠入河中。当地驻军搜寻数日,几近延误战机,也未能寻得皇后的尸首。此时,皇帝仍在中原地区领兵作战,为了安抚军心,特令燕京知府和礼部操办这场丧礼。由于战事紧迫,这场葬礼操办得匆忙,不仅皇帝本人没有到场,就连一众皇亲贵胄也没能出席。唯有皇后的父母,丰国公陆良和夫人杨氏主持。

有人如此唏嘘孝慈皇后的命运,认为天妒红颜,令她如此薄命。在世人看来,皇帝与皇后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成婚,亦是良缘。燕王夫妇的爱情佳话写在士人编撰的话本里,让人羡慕。若不出什么意外,等到燕王日后光复江山,陆氏地位本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想出了这段遭遇。

至于燕王王启,当今乃天命皇帝,本是大兴的一位藩王,不该有争夺天下的意愿。然而,天命有变,神器更易,随着李世成领导的义军攻破京城,燕王不得不以“奉天靖难”的名义起兵勤王,且在先帝力竭战死后承袭大统,重整朝纲。

崇德二十五年秋,王启在燕京称帝,改年号“天命”,自为正朔。同年冬,王启发兵十万,逐鹿中原,与当时自称“永昌皇帝”的李世成争夺天下。通过十年时间,王启不仅消灭了纵横大江南北的天王大军,也兼并了盘踞在江南、湖广等地的叛将、藩镇,最终完成了一统天下、再造山河的伟业。

“臣本天下一藩王耳,本无帝王之志,却黄袍加身,乃顺天应命。”

在顺天府巍峨的紫禁之巅,王启坐在轮椅上,身后跟着一批亲信大臣和内廷宦官,声势浩荡,也引人注目。对自己而言,王启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以纪念多年不见的亡妻。他不清楚自己还能活多长时间,根据太医院的说法,皇帝的岁寿,怕是活不过今年的中秋了。

今天是四月十四,恰逢皇后的忌日。

正是在这一天,孝慈皇后坠入山间,杳无音讯。他当时刚刚收复旧都承天府,还顾不上胜利的喜悦,便听闻这一噩耗。本打算赶赴山东寻找发妻的他遭到众部将的阻拦,就连亲弟弟,燕王王恳,也劝告自己不要冲动。离开京城、起兵南下的那晚,便是他与妻子最后的见面。

五十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你在天国,过得如何?王启不信神明,对鬼怪之学更是嗤之以鼻,可唯独希望,皇后的灵魂得以安息;若真的有轮回转世,就算是搭上一切,他也要为自己、为她拼搏一番。但这样的幻想,不切实际,更不要说实现了。

“父皇,山上的风凉,不如趁着天亮,赶紧下山吧。”太子亲手扶着轮椅,推着王启一步一步走到这里。殊不知,他们一行人,已经待了整天。还没到黄昏,太阳仍然悬挂于高空之上,却在有心人中,落得寂寞。但凡了解一些皇帝的往事,特别是那些老臣——比如王恳,便知道今儿是什么日子。

皇帝,又在触景伤情,忘却不了过去,牵挂的东西多了,就更不想离开这里。

“沛儿,你先下去,留下燕王爷,还有定国公。”王启支走太子和一众亲贵,他不希望在这个时候有人打扰自己的回忆,但留下燕王和定国公,是他的私心。他们算是自己的“左膀右臂”,还是值得信赖的臣子。

太子见状,只好领着一众闲人离开,但他们并未走远,而是回到山路上的一处凉亭,稍作休息。作为顺天郊外的大山,虽不如西南、西北的崇山峻岭,但这里距关外较近,如果再走远一些,或许能看到那漠南的草原风光。不过,对王启而言,他大抵有心无力。

他年事已高,除了政务还算是得心应手外,其他的活动早就力所不及。上山来到这里,也多亏工部在这座山上修建了宽敞的山路,却劳民伤财。王启任性了一次,但代价真不小。

“弟弟,你说,若雪要还在身边,她会说些什么?”王启没有转头,但问题已经递给了燕王,自己的胞弟。在称帝后,为了践行祖训,王启将燕王爵位册封给他,为的就是令燕王一脉的香火不要断绝。这本不必要,但祖宗之法不可变,有些规矩,他必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