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四年腊月十二,冬日的舟山市,虽然不见雪花飘舞,但寒风裹挟着潮湿的海风,依然刺骨,吹得人瑟瑟发抖。尽管如此,岛上的气氛却格外热闹,昌国县的中心地带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座崭新的由钢筋横梁支撑的混凝土新式建筑拔地而起,屹立在寒冷的海风中,显得格外雄伟,建筑的正门上方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五个金字:「江南织造厂」。
工地上,方梦华站在一旁,看着这座比希望小学更为巨大的建筑物,满意地看着这座新厂房的建成。江南织造厂的落成,标志着她在昌国县的又一个重要计划即将启动。她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双手插在袖筒里,脸上挂着微笑。尽管天气寒冷,她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和期待。
「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织造厂。」她自语道,目光扫过眼前的大门。门匾上的字迹刚劲有力,「江南织造厂」五个大字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昌国县内也传来了好消息——工厂的三千个职位已经全部招满。为了这一天,方梦华花费了不少心血。她不仅在县城内张贴了招聘告示,还特别委托人到各村庄挨家挨户地宣传。
昌国县内的一处招募点也是人头攒动。叶九姑和几名招募员在乡民的簇拥下正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面前摆着一张大木桌,桌上放着招工告示和报名表。几个乡绅正一边耐心地解释招募条件,一边记录报名者的信息。
其中,很多来自浙西的难民寡妇们,自从孩子们上了希望小学后,白天突然闲了下来。希望小学不收学费,这让她们松了一口气,也开始考虑为家里多赚些钱。听到织造厂招工的消息后,她们纷纷报名参加,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维持生计。
「一个月五贯钱的薪水,这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一个乞丐兴奋地对排队的难民们说道,「而且还管吃管住,有这样的好事,可不要错过了!」
人群中,几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哎哟,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一个浙西来的难民寡妇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份工钱,我就不用为孩子的口粮发愁了!」
「是啊是啊!」另一个寡妇附和道,「希望小学办得真是好,孩子们有学上,我们做娘的也能有份稳定的工作。方大王可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这些寡妇们一边说着,一边急不可耐地走上前去,拿起报名表填了起来。她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看到了生活中新的希望。
然而,另一边,县城内的本地家庭却对这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接受妇女外出工作并非易事。在传统观念里,女人出门抛头露面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一开始,当人们听说江南织造厂要招聘女工时,许多家庭都表示了强烈的抵触。
「什么?让我家媳妇去那个什么织造厂做工?开什么玩笑!」一个乡绅大声嚷嚷着,「我们家是有头有脸的人家,怎么能让女人出去抛头露面?」
「可是,一个月五贯钱呢!」他的邻居劝说道,「你家小子读私塾花的钱可不少,有了这份工钱,多少能贴补些家用。」
「唉,我家里那口子可不是做粗活的料子。」另一个乡民也叹了口气,「再说了,女人家出门抛头露面,这像什么话!」
「我家媳妇绝对不出去做工!」一位农民在集市上大声说道,「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哪里有出去干活的道理!」
他的话引来了不少人的附和,许多男人都认为,若是让自家媳妇去织造厂工作,那简直就是给自己丢脸。然而,随着方梦华宣布织造厂的工资标准——一个月五贯钱,这个数目立刻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尽管许多本地家庭一开始对妻子去做工感到极为不满,但江南织造厂开出的待遇实在诱人。一个月五贯钱的薪水,足以让许多贫困家庭动心,尤其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许多家庭为了生计已经捉襟见肘。
更有甚者,有些懒汉居然动了歪心思,想着让妻子出去做工赚取工钱,而自己则留在家中偷懒享乐。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竟也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