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杨顺要升小学三年级时,原本就读的外来务工小学,由于政策原因需要和区里另一所市级小学合并,所以杨顺也就顺利进了学校。学校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家庭条件要比杨顺他们之前的外来务工学校的同学要强上许多,至少对于儿时的杨顺而言很是羡慕。当然只是单纯的羡慕,物质条件的差距并不足以让心傲的杨顺自卑。
就在一堂平凡的语文课上,杨顺突然隐约听到教室门外传来父母熟悉的声音。他心里嘀咕着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便没有太在意。可没过几分钟,他惊讶地发现父母竟然从前门敲开了教室的门,走进了教室。父亲手中提着一个淡绿色且带有少许油渍的编织塑料袋,眼神望向讲台上的老师,口中询问道:“请问班级里喝完剩下的饮料、矿泉水瓶子之类的东西放在哪里?办公室那边让我过来收拾一下。”
杨顺这个时候紧张得要死,心里祈祷着千万不要有人认出这是他的父母。他只能故作镇定地装作没看见他们,身体慢慢地向下滑去,同时将板凳往后推,尽量让自己缩小一点存在感。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杨顺,快过来!帮你爸爸把这些瓶子收起来。“说话的人正是语文老师。听到这话,杨顺只能下意识地应道:“哦哦哦……“然后缓缓站起身来,眼神空洞地朝着杨父走去。他机械地拿起地上的瓶子,一个个放进布袋里,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和嘲笑的话语。
等他帮杨父收拾好废瓶子回到座位时,他明显感觉到周围同学们的目光纷纷投向他。一些同学甚至开始嬉笑私语,杨顺隐约能够听到他们的议论声:“你们看啊,原来杨顺的父亲是个收破烂的呢,怪不得他身上总有一股怪味。““是啊,你看看他穿的衣服,都是破旧不堪的,说不定都是捡来的呢。“
下课铃声响起后,杨顺心里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只见平时比较顽皮的几个小男孩,嬉笑着朝他的座位走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破烂王!破烂王!收破烂咯!”他们甚至故意模仿起杨顺父亲的口音,拖着长长的尾音喊道:“收——破——烂!嘞——”那时的杨顺感到非常尴尬和无助,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这些嘲笑。因为他家确实以收破烂为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那些调皮的同学并没有直接用脏话辱骂他,也没有动手打他,但这种对他人格的侮辱却让杨顺感到无比痛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每隔一段时间,杨顺的父母就会开着收废品的三轮车来到学校,收购学生们丢弃的废纸、废塑料瓶等物品。每次有同学看到这辆熟悉的车子,都会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杨顺他爸爸的车子,也就是所谓的“破烂王”的车子。这样的场景深深地刺痛了杨顺的心,他多么希望能够摆脱这个身份,不再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侮辱啊!
三年后,杨顺顺利毕业,升至初中。他终于摆脱了那个令他痛苦的环境,杨顺感到非常开心。他和其他普通同学一样,平静地上课学习。除了偶尔担心父母开家长会被同学认出,他的生活还算平静。然而,变故发生在初二上学期。杨顺吃完午饭回到班级,一个叫魏博的同学突然找上了他。杨顺想要反抗,但看到对方那200斤的体格和比他高一头的身高,他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反抗只会让对方打得更狠。多年的经历让杨顺学会了忍耐。他只能含着泪水,尽量不让委屈的泪珠流出来,静静地看着他。
杨顺后来才得知,这位同学是他的小学同学。杨顺在 4班,他在 3班。前几天,杨顺的同班同学来找他玩,看到了班级合影上的杨顺,就随口说了一句:“那不是咱们学校以前那个破烂王的孩子吗?”初二下班学期,班主任担心杨顺会影响班级升学率,开始劝他退学。起初,班主任的态度还算温和,但后来不知道是不是和那位同学聊天时得知了杨顺父母的职业,每一次杨顺只要有一点表现不如意,班主任就会借着为杨顺好的名义,在全班的注目下对他说:“你爸妈收破烂养你,供你上学,你看看你学的啥样,对得起你父母吗?”每一句话都带着“收破烂”,每一句话在杨顺听来都是如此的刺耳。
到了初三下班学期,更是只要一有时间,就算是杨顺什么错都没犯,也要把他叫到班级门口,用她的高跟鞋底去踩杨顺的脚趾。这些杨顺也都可以理解,毕竟同学被老师说了也会有脾气,而有脾气的同学想发泄只能找更弱的同学。老师则可能是影响她的升学率,所以这些事,杨顺会难受,却也不是不可接受的。直到初三下班学期,上午的下课铃响了后,同学们都一股风似的冲向食堂,杨顺本来也想直接去,却又有点尿意,所以先去了厕所,正好看到另外几个差生,正在骂一个平常比较老实,学习中上等的同学王轩,当杨顺过去的时候,已经结束了,杨顺只是听到几句威胁的话,事后杨顺此时并没有太当回事。
中午吃完饭,杨顺便趴在桌子上睡了。突然,他感觉有人在拍他的头,于是好奇地眯起眼,往左上方扭头看了一下,没想到竟然是班主任。杨顺不知道班主任找他做什么,正准备站起身,满脸疑惑时,班主任却突然一巴掌呼到了他的脸上。杨顺有些懵,问了出来:“老师,你为什么打我?”。老师却回:“你自己想想做了什么。”“老师,我真的不知道我做了什么。”杨顺回到。班主任立马把一个同学叫了过来,恰巧是中午的王轩,问到:“王轩,是他吗?”。“不是老师,是魏博他们,没有杨顺。”王轩答到。班主任却看都没看杨顺一眼,丢下刚被打蒙的他转身就走,丝毫没有因为误打杨顺而产生哪怕一丁点的歉意。而那些真的去辱骂同学的人却只是被说了一顿,只因为他的母亲是在法院上班,而杨顺却只有一个穷人的孩子。
杨顺在意的并不是挨打,他已经习惯了被欺负,多挨几下或少挨几下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可以因为天赋、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等因素给杨顺贴上不同的标签,但杨顺无法接受他们对自己的偏见,认为愚笨和贫穷的人就一定是坏孩子。
就这样,杨顺度过了初中。
当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杨顺再次回忆这段时光时,他感慨道:“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你永远无法确定当下的好坏,对于未来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如果不是被杨父带到淄博,如果不是重新入学,他就不会遇到这些人这些事,也不会在未来遇到那些人,那些事,更不会有后来的少年得志。当然,即使是现在的杨顺,也没有资格替小杨顺去原谅曾经欺负他的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