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5章 绿水书院光复区新政与西进之战1(2 / 2)南明崛起首页

在广西的偏远山区,往昔的岁月满是艰辛与困苦。那里峰峦叠嶂,仿若一道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交通极为不便,百姓们的生活如深陷泥沼,难以自拔。

在食盐官营且税赋繁重的时期,盐对于他们而言,仿若高悬于天际的璀璨星辰,虽美却遥不可及。

山民们为了获取些许盐巴,常常需翻山越岭,徒步跋涉数十里前往集市。那山路崎岖险峻,荆棘肆意划破他们的衣衫,每一步都似在与命运抗争;烈日高悬,无情地晒得他们头晕目眩、体力不支,可即便如此,他们亦常常空手而归。

皆因盐价贵比黄金,他们辛苦积攒的微薄钱财,在盐商那无尽的贪婪面前,不过是沧海一粟,难以企及。

长期缺盐的生活,如恶魔的利爪,无情地折磨着山民们。

身体因缺乏盐分,时常感到虚弱无力,四肢绵软仿若失去了支撑,每一个动作都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孩子们更是面黄肌瘦,身体发育严重迟缓,那本该充满活力与朝气的稚嫩脸庞,却早早地被生活的苦难刻下了深深的痕迹,眼神中满是对食物的渴望与对健康的期盼。

老人们则疾病缠身,诸多常见病症因缺盐而愈发严重,他们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苦苦挣扎,眼神里满是对健康和温饱的深切渴望,仿若在黑暗中苦苦寻觅一丝曙光。

为了能在缺盐的困境中给食物增添一丝滋味,同时也为了获取些许盐分,山民们练就了自制泡菜的技艺。

家中的妇女们总是在晨曦微露、天色尚未大亮之时,便背着竹篓走向自家那片狭小却珍贵的菜地。

她们精心挑选着那些新鲜嫩绿、饱满多汁的蔬菜,诸如白菜、萝卜之类,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随后又极为仔细地去除泥土和残叶,那模样仿佛是在呵护世间最为稀有的珍宝,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生活的敬畏与无奈。回到家中,在那简陋质朴的灶台边,用清凉甘冽的山泉水一遍又一遍地洗净蔬菜,再将它们整齐地码放在竹匾之上晾干,那专注的神情,似在完成一场神圣的仪式。

继而,妇女们会捧出家中那口承载着家族岁月记忆的土陶泡菜坛,坛身布满了历史的纹路,仿若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先于坛底铺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那辣椒色泽鲜艳如血,是山民们亲手在山坡上悉心种植并经阳光精心晾晒而成,浓郁而独特的香气弥漫于四周,似在诉说着山民们的坚韧与勤劳。

接着放入一些花椒,那小小的花椒粒虽不起眼,却带着独特的麻味,为泡菜注入了别样的风味。再缓缓倒入些许取自后山那清澈见底的山泉之水,清凉之感扑面而来,仿佛为这艰难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

而后,将晾干的蔬菜轻柔而谨慎地放入泡菜坛中,一层一层地码放得整整齐齐,每放置一层都会用手轻轻压实,那庄重的神情与动作,仿若在进行一项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是对生活的最后一丝坚守。

最终,封上坛口,在坛沿加上水,以确保其密封性。在等待泡菜发酵的漫长日子里,妇女们每日都会情不自禁地前去查看泡菜坛,轻轻摇晃一下,侧耳倾听里面那细微的气泡声,仿佛那是希望的乐章正在奏响,是生活给予他们的一丝慰藉。

当泡菜终于腌制成熟后,那酸咸的泡菜水便成了他们补充盐分的珍贵来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妇女们会用一个干净的木勺,舀出一小碗泡菜水。孩子们眼巴巴地望着那碗泡菜水,眼神里满是渴望,那眼神似在祈求生活的怜悯。

大人们率先喝上一口,那酸咸交织的味道在口腔中缓缓散开,虽无法与真正的食盐相媲美,但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却也能带来一丝难得的慰藉。他们就着寡淡无味的粗粮饼子,默默吞咽着生活的苦涩,在困苦的时光中顽强地坚守着生存的希望,似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曙光。

而如今,随着绿水书院新政的推行,盐税取消,食盐官营废除。消息仿若灵动的飞鸟一般,轻盈地越过重重山峦,迅速传进了广西山区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山民们听闻这一消息时,眼中满是怀疑与不敢置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问着前来报信的年轻人:“真的吗?咱真的能吃上便宜盐了?” 那声音中满是对幸福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担忧。

当得到年轻人肯定的答复后,他那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了激动的泪花,仿若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很快,绿水书院的商队便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将食盐送进了山区。那一辆辆装满食盐的马车,在山民们的眼中,仿佛是满载希望与幸福的宝车。

当商队在村子里缓缓停下,山民们纷纷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看着那一袋袋洁白如雪的食盐,眼神里满是敬畏与欣喜,仿佛在看着世间最为珍贵的稀世宝物,那是他们从未敢奢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