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观察者效应和事件视界(2 / 2)暗物星空首页

只是,物质在通过‘事件视界’时,它的转变神秘而复杂,短暂且无限长。

王鼎曾大胆的想象过,当物质通过‘事件视界’时,一种是不会被黑洞所吸收,在‘事件视界’之内,便有可能完成对多元世界的“重组”;另一种便是经过某些转换而被黑洞吸收。

同时,这些“转变过的物质”也是构成“事件视界”的结构。

当物质经过“事件视界”后,会有一个“穿过”暗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简单,也有可能极其复杂,亦有可能在进入“事件视界”之前或者之后,才会发生这个步骤。

当物质完全“掉进”黑洞后,在极其短暂或者无限长的时间上,物质会向暗物质转变,这个过程同样可能简单或极为复杂。

就像波粒可以呈现出多种状态之中。

这时,黑洞中心因为强大的吸力,会让这些物质不断“融合”,黑洞之内所有物质都会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致密奇点”,而这个“致密奇点”,其体积会越来越小,密度和重量会越来越大。

因为“事件视界”存在的缘故,这个“致密奇点”可以呈现出一个“点”的状态,也可以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而我们只要介入观测时,它有且只会呈现出一种状态,那就是“大爆炸”的状态。

在双缝实验中,当观察者介入时,粒子就会立刻转变为粒子的特性,同样,假设我们能观察到“事件视界”之内的物质,它就有可能呈现为‘一个粒子’的状态,只是这个粒子是“致密奇点”。

但事实上,我们一直无法对“事件视界”之内的物质进行观察,因此,黑洞之内的物质都是“波的干涉图案”,也就是说,物质一直在呈现多种状态,这个物质其实是一个“庞大的世界”。

只要观察者介入,黑洞内部“世界”就会发生“坍缩”,只不过我们看不到而已,而“事件视界”就像双缝实验中的“缝隙”,物质的“坍缩”或“逃逸”都有可能经过这个缝隙。

因为观察者看不见“事件视界”之内的事物,所以我们看见的“事件视界”之外的宇宙是“大爆炸”状态,这个宇宙状态是既定的“干涉图案”,且需要附加一个时间维度。也就是在时间维度上既成的一种观察结果。

若是不对其进行观察,那么“事件视界”之内的物质,就有可能呈现多种状态之中,甚至,可以回到“原点”。假设“事件视界”看作是双缝实验中的“缝隙”,在不对宇宙进行观察是,那么,我们的宇宙其实也有可能是在黑洞之内,之所以我们会认为我们是在宇宙之外,就是因为我们通过“事件视界”在对黑洞进行“主观”观察。

郑吾先若有所思,随即开口道:“这些年,我一直在对辐射理论进行研究,尤其近些年对三千秒差距臂的研究,越来越证明,星系的由来可能是因黑洞辐射而形成的,而并非是大爆炸扩张才形成的。”

王鼎也比较认同郑吾先的说法,尽管宇宙大爆炸依然是当下最主流的观点,但是王鼎一直感觉黑洞辐射更加靠谱。

只是这个黑洞并非人们是现在所理解的黑洞,它极有可能是构建多元宇宙的一种事物。

现今,所有对黑洞的理解或解释,都仅仅是一种猜测,因此,黑洞存在着任何可能,而并非人们所理解的“深不见底”或“毁灭一切”。

而连接“黑洞”、“多元宇宙”亦或“平行宇宙”的唯一媒介,可能就是虫洞。

现场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研究,对宇宙也有着不同的认识,郑吾先、陈岩等人的说法,都有着各自的依据,他们既不完全否定,心中又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推翻前,他们都会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除非自己找到了更加合乎逻辑的理由。

“现在不说这些了,我们现在的重点,就是要从‘虫洞’中剥离出粒子,但是,眼下却毫无办法......”

郑吾先回到虫洞的问题,近几日,工作人员一直在尝试从“虫洞”中剥离出粒子,却一直没有成功,这让研究陷入了困境之中。

“郑老,剥离工作由我们3组来负责吧!”3组组长郎宁宁开口说道。

她是粒子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专家,在粒子材料的应用和开发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吾先微微点头,“那就辛苦郎教授和3组成员了!”

9个小组有着不同的分工,很快,便各自展开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