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类情况下,医馆郎中或大夫对他们的关注度通常不会太高,至于学到多少全靠个人领会。
二则从师学艺,有如清月这般,有幸拜得诸葛济这般的好老师,条件比之药童学徒而言好上太多,获益自然更多,学习速度也当然更快。
三则医署进学,医署作为官署之一,当然也会向当地招生,目的是培养更多救死扶伤的医者,避免疫病灾害出现时手足无措。
学医如此,那么考医又是如何?
大齐医师考核三年一次,当年九月下旬在全国各府开考,此处与科考一致,只有通过考核医徒才能获得进一步的考试资格,以参加来年二月的全国医师考核。
考试主要集中在方脉科、针科、疡科,以内容涉及《黄帝内经》《难经》《千金翼方》《脉经》等等各类医学典籍。
试题的具体内容包括墨义、大义、脉义、假令论方义、假令法、运气等等。
根据考生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以十分满分,十分者为上等,十失一为中等,十失二为下等。
若考生还是太医署的医学生,那么还有后面两等:不及七分者降舍(降级),未及五分者屏出学(退学)。
(此处引用,《周礼·医师章》:“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除此之外,关于降舍释义,源于王安石改革中太学改革的三舍法,三舍分为外舍、内舍、上舍,根据学子学习程度分级管理和教习,
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
此制度后来得到各地书院沿用。以上凡一百七十字。)
医徒通过全国医师考核后便能获得医师证,从而有了合法的行医救人的资格。
当然医师全国考核自然是官家的理想想法,毕竟并非所有医徒有银钱、有时间、有精力跋涉千里到京城参加考试。
这点之于科考会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那么这些人又如何获得合法的行医资格并且让百姓安心呢?
这就提到大齐建立的医署制度了,朝廷将医师考核的资格下授到各州去,每到考试时,便下派太医署医师到各州去主持考试,通过者同样获得医师证。
如此可以尽可能减少医徒考生赶考的困难度,提高录取效率,增加百姓对医师的信任度,达到挽救更多生命的目的。
当然了,至于期间有无阴私、肮脏之事,便看各位看官如何思虑了。
而当前,我们的清月所需要参加的便是三年一度的九月资格考,因九月二十三日是宁和帝万寿生辰,京城医署便将考试时间延迟至十月初五。
将将一月的时间,于清月而言自然是紧张无比的,一则因为她不熟悉考试流程,更从未接触过考题,二则因为这是她十几年来首次考试,心中的压力多少也有点。
若非如此,她也不会狠着心禁了坏胚一月,否则以她心软的性格,只要坏胚黏着她求多两次,她定然会毫无底线地全盘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