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尘闻声,心知刘备或已洞察,文臣内部的派系纷争。
“诚然,众人急于显功,原非大错。”
“只不过,江东士族林立,故我劝主公颁下求贤令,意图广纳英杰。”
“然时至今日,此举似乎并未尽善!”
刘备面容忧虑,叹道:“我军虽得世家相助,然稳固江东后,世家争权夺利渐露端倪。”
“观当下,江东士族之裔颇众,我军无法避而不用。”
“我恐日久,军权或将沦入士族之手。”
“未知,不凡有何良策,以约束士族?”
陆尘听罢,暗赞刘备政治之敏感,实非常人可及。
昔日江东士族,名闻四海。
四大世家历朝更替,直至大唐盛世,仍为豪门望族。
足见士族势力之深厚!
刘备所忧仅在于士族,至于麾下文臣武将的摩擦,却不甚介怀。
陆尘轻笑道:“欲治士族,我有三策。”
闻此,刘备目光一亮,询问道:“早知不凡胸藏妙计,愿闻其详。”
陆尘眼眸微敛,缓缓道:“当今大汉,士族吞并田土,百姓流离,苦不堪言。”
“我军今据江东沃土,流民无数,若出资助其开垦,士族却坐享其成。”
“一旦田地开垦,士族便伺机而动。”
“或强取豪夺,或倾轧排挤,目的无他,扩张土地,使农户沦为佃户。”
“如此一来,我等耗费心血安置的流民,反为其所控!”
“终将竹篮打水,一场空矣!”
刘备怒形于色,愤懑道:“昔日黄巾之乱,正是士族并田,导致民怨沸腾!”
“不凡,可有破局之策?”
陆尘颔首道:“易耳,屯田也!”
“屯田?”刘备疑惑道。
陆尘深吸一口气,续言道:“屯田,即我军出资开辟的田地,归军所有,禁绝交易,流民只得耕作权!”
“用官牛者,收获五五分,私牛者,另议分成。”
“如此,流民自可安心耕作,士族亦无机可乘。”
刘备精神一振,豁然道:“不凡此计,实乃安邦定国之策!”
“士族之患,此计可解!”
语毕,刘备凝视着陆尘,心中思量。
陆尘不仅善战,更有经世之才。
仅居军师之位,实为屈才!
旋即,刘备忙言道:“待此次班师,军师可否主持屯田?”
“不可,此策出自我口,不宜由我亲为。”
“然主公麾下,不乏能持此策者!”
“何人?”刘备追问道。
陆尘笑道:“步骘、吕岱,或可担此重任!”
“一则,两人皆北人南来,在此无根,主持屯田,不易与士族勾连。”
“二则,两人皆具才略,足以胜任!”
刘备点头,赞同道:“妙计也,我当召二人,共商屯田大计。”
“不凡首策解田土之困,其余二策何如?”
陆尘笑道:“第二策,便是广兴文教。”
“趁着屯田之际,挑选聪慧农家子弟,予以培育。”
“同时,可立官办书院,如颍川、襄阳书院般,既吸四方学子,亦育我军栋梁。”
“孙乾乃郑玄高徒,若能邀得大儒郑玄,书院自成。”
“书院不仅育人,更应着重培养寒门。”
“一旦农家子与寒门士子学成,还须依赖士族人才乎?”
刘备连声称妙,言道:“此安邦之策也!”
惊喜之余,他恍如踏入新天地。
陆尘的军略已令人称奇,而政略竟也高人一筹!
此人非寻常军师,实乃丞相之才!
旋即,刘备热切问道:“第三策又为何?”
陆尘微笑道:“第三策,乃扶持商贾,以之抗衡士族!”
“商贾?”刘备微蹙眉头。
前番陆尘提及商贾,刘备已明其中利害。
“不凡,何以扶持商贾,以抗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