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大练兵(2 / 2)开局魂穿崇祯,李自成竟在城外?首页

高效的作战只需要朴素的攻击,更重要的是默契的配合。这样一个三人组,堪称是十七世纪的人形步战车,所向披靡,即使是吕布那样的步战天花板,也有一战之力。

而禁兵的表现就逊色很多,这些人虽然刚历练了两场守城之战,较农民组成的闯军在军事素养方面也要强上一些,但只能用优势形容,根本达不到碾压的效果。

郑光给他们的命令是扰攻敌军,不可恋战,所以战斗持续两刻钟左右,约是闯军反应与友军增援的时间,东便门的大锣响起轰鸣之音,此为鸣金收兵。

禁军的战线靠前,则新军掩护他们退出战斗。此时盾兵们的手中多提着两三个人头,更有甚者腰间还要系上两颗,可谓是收获颇丰,奈何军令如山,在禁军们全部到达后方之后,他们也有些不舍地组织撤退。

此次战斗,四百名新军战殁一人,以及四人重伤、十八人轻伤,斩杀敌人二百三十九人。

而六百人的禁军,仅是战殁的就有五十余人,另有受轻重伤的、失踪的,拢共竟高达两百人,这就是战术差距最直观的对比,且他们的战功更是奇葩,上报杀敌数居然足六千五百人。

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数字,要知道任继荣部至多不过五千人,感情是你禁军全歼了敌军不说,还要倒欠你一千五百个人头。

对于新军此次的战果,郑光还算满意,毕竟这支军队只操练了五天,稍加时日,必定可以成为一支劲旅。而在这场大胜之下,新兵们的训练热情更是高涨。

夜里,闯军秘使自阜成门吊上城头,这次前来的不是牛金星。

也不是要觐见皇帝,只为了传达书信一封。

展信:

‘自成,敬启崇祯陛下。’

‘伏惟天子以勤政治天下,然河南、陕上、江北、淮中等地连年受灾,百姓不堪其苦,官吏皇宗贪婪无道。吾挟民意,特来圣京,朝拜天子。’

郑光读完第一句,忍不住笑了出来,感情你李自成造反,也是有人趁你睡着给你披上黄袍,身不由己呀。

不过,这段行文信息量还蛮高。

其一,他不以大顺王自称,说明他的底线并不是非要取缔这朱氏天下;其二,他解释自己为何攻打京城,也为和谈筑就个台阶。

这两点,是有心谈判的诚意。

说明今日的‘闪击’有了效果,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唯有赤裸裸的拳头展示出来,才能在谈判桌上获得话语权。

接着往下读,

‘闯人马已强众,商议陕上一带分封诸侯国王并犒军五十万。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蕃,闯可听调而不听宣。’

这里,李自成不仅在三个条件都做出了让步,表述的也很有意思。

闯人马‘已’强众,一个‘已’字,仿佛是说‘兄弟们成了气候,我也没办法,所以只能向皇帝讨个封地陕上的诸侯王当当,给兄弟们一个交代。’

而之前要一百万两白银,现在缩水了一半,不奉召觐见也变成了听调不听宣。

听调不听宣,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否?郑光怀疑李自成读过‘封神演义。’

历史中,闯军只与崇祯和谈过一次,随后便迅速地攻破北京城。所以此前的猜想【即使回轮造成身份的闪烁,历史的惯性之下,无论是否符合逻辑,当发生的就必然会发生】,目前仍旧成立。

而其衍伸出的另一猜想,【在应成之事发生后,其接下的发展,会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

郑光胡乱想了一番,思绪又回到李自成的和谈条件。

空头的封地,可许;五十万两银子,他也有;至于听调不听宣,也不是不行。

但他就是不同意,时机还未到,他在等待着一场剧变,将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