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冯道传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
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孤月映雪、天地苍茫,瀛州景城一如往常般,家家户户早已熄灯安歇,只有河边一座农舍还闪着几许炭火红光,屋内一名少年席地而坐,就着窗外月光阅读经卷,在寂冷的雪夜里,凭添了几许书香暖意。
时值大唐干宁五年,曾经繁盛无极的帝国,历经长达二十五年的黄巢之乱后,如今已成了藩镇割据的景象,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互相吞并,虽然继位的李晔唐昭宗有心整复,但唐廷的颓势已如江河日下,就是大罗神仙也难挽狂澜。
瀛州景城位于河北道,乃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领地,早年学风颇盛,出了不少文士。少年的祖先曾是五经及第的小官,父亲一心向往仕宦,却因为河北是安史之乱的起源地,一向为唐廷所忌讳,他即使参加科举也屡试不中,最后只得弃读从耕,把希望寄托在这个聪明儿子身上。
少年自幼读书甚勤,一来出于自己喜爱,二来也为弥补父亲遗憾,岂料战争频仍,科举竟然停办,少年仕途无望,却依然勤奋不懈,村里的人都笑他是书呆子:读这么多书有啥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小姑娘都不愿意下嫁,习武投军才有出息!
少年生性乐达,并不在意街坊嘲笑,仍是粗茶淡饭、曲肱枕之,视富贵如浮云,一心只爱书成痴。他白日忙碌农事,等到夜阑人静,便手持经卷,徜徉在书海之中,即使眼前贫苦交迫、远方战火隆隆,都不改志趣,尤其当他阅读到道德经的首章时,更是心生触动,仿佛有一股玄奇力量吸引自己去探索另一个更高深的境界。
暗夜深宵、万籁俱寂,少年正乐在书中,啊远方微弱的惊叫声划破宁静,接着传来马蹄杂沓声和男子咆哮:快!快追!
少年微微一惊,连忙爬上高桌,伸首出窗外探看,只见十数道火光将黑夜照得亮如白昼,飞扬雪霰里,一名汉子携着少女匆匆奔了过来,想躲进河边密林里,两人脚步踉跄、沿路滴血,显然已受了伤,艳红的血迹在雪地上特别醒目,后方十几名军装大汉便依着血滴搜索,高声呼喊:张益!张益!快出来!你逃得了今日,逃不了明日,再逃,只会死得更加凄惨!
怎么是汴梁军?少年看清那群大汉身穿汴梁军装,不禁英眉一蹙:这些恶寇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越过边界抓人,看来朱全忠的势力又更大了,也不知刘仁恭还能抵挡多久,守得几年安稳日子?
当年黄巢军狠毒残酷、灭绝人性,只要粮饷不够,便大举捉拿百姓放入舂磨砦里,将活人生生捣碎,充做粮食,与五胡乱华并称史上最惨烈的人吃人的黑暗时期。尽管黄巢之乱已过去几年,少年并未亲身经历,但村里老人心有余悸,总不停传说,那恐怖景象早已深深印在少年的脑海里。
朱全忠本名朱温,正是黄巢底下的头号大将,后来反叛黄巢,改投唐廷,因平乱有功,升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封号梁王,赐名朱全忠,全忠两字原本意谓着全心尽忠朝廷,可他终究辜负了皇帝的期盼,只全心扩大自己的势力,如今已是据地最大、兵力最强的藩镇。
朱全忠手段凶残、武艺高强,传说一身玄秘神功不老,已臻至超凡入圣的境界,在小老百姓心中,乃是百战不败的天神、杀人如麻的魔鬼,光听见他的名号,都会吓得颤栗不止,更别说有胆量与他作对。
要得罪这样的大人物,少年心中也噗通如擂鼓,但实在无法见死不救,顾不得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快速抓了墙上的一支火炬,又将桌上的烟花炮塞进怀里,即冲出屋外,向落难父女奔去。
张益,你再不滚出来,你的黄花大闺女可要生不如死,咱们兄弟先玩乐一番,再丢去军妓营!说罢众军一阵哈哈大笑。
张益紧抓着女儿的手拼命往前奔跑,可一听到众军恶毒的话,忍不住满腔愤恨,停了脚步,道:曦儿你快跑,爹爹先抵挡一阵,随后再跟上。张曦不肯,只哭着摇头,张益用力甩开女儿的手,取出背上长刀横在胸前,回身面对众军,破口骂道:我为朱全忠拼死拼活,到头来只落得家破人亡、妻儿受辱,老子和你们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