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村落门口,见到乐哥并没有追上来的陈清河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松开了满脑子都是鸡腿的陈小安和有着别样心思陈莹莹的小手,转头望向村落。
陈清河在这个村子出生快有16个年头了。
不管多少次每当他静下心来观其样貌的时候总会被莫名地震撼一番。
村落里没有钢筋水泥与水泥灌浇而成的钢铁丛林,也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没有现代都市里霓虹的灯光与各种紫醉金迷的繁华景象。
村子构造非常原始,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村子竟是完全依附在这些参天巨树上面所搭建而成的。
村庄的选址也是非常的有讲究,选址都是以中央的巨树所搭建,围绕了一圈又一圈,远看就如同客家土楼,一层叠着一层。
每一棵大树相隔距离算不得多远,基本都是紧紧挨着,聚拢成一个圆形空间。
村庄在这些树林以严密的姿态保护下。
哪怕有再大的风雨第一时间都会先被外围树木给抵挡,一层接着一层消磨殆尽。
在树群的中间位置,是三个巨大的树桩平台。
这也是与土楼不同之处。
三个平台前后依次排列成一条直线,同样是以这些参天巨树作为基底。
门口,树林中央以及最里面各一个。
这三个平台切面尤为平整,并不是自然形成。
认真观察的话还是能够发现平台的周围多多少少都残留着或新或旧的修整痕迹。
因为都是由巨树修整的原因,三个平台都异常的大,就连其中最小的一个平台都有着足球场般大小。
在平台的边缘处则是用木头所搭建的栅栏。
栅栏比较高,每一根都能够到一个成年人的腰部之间。
除此之外栅栏大小与位置也是出奇的保持一致。
两端被一条条较为粗壮的藤蔓所连接着。
栅栏之间则是用一些较为细小的藤条编织而成的植物网来弥补中间的空缺。
为这个巨大的平台增添了非常高的安全性。
每根栅栏相隔不远都会留有一些缺口,这些缺口连接着一座座或长或短的吊桥。
每条吊桥首尾跟栅栏一样都是以藤蔓相连,只不过连接吊桥的藤蔓却是比栅栏的更为粗壮。
藤蔓之间同样是由一张张藤条编织而成的防护网。
与栅栏不同的是,这些藤蔓却是被一圈圈兽筋给缠绕起来的。
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兽筋不但为藤蔓提供了柔韧性的同时还能够极大地增加摩擦力和防滑能力。
而吊桥中间则先是铺设满了规整的木板,再由一层带有凹凸点的兽皮叠在木板上方。
吊桥的空间也是相当的大,最少能够同时容纳三人并肩通过也不会显得拥挤。
吊桥的下方则是由平台树桩与周边参天巨树延伸出来的巨大树枝相连接。
再经过人为的加工使得相连接的树枝形成了一个拱桥状的支撑体。
这样无疑使得吊桥更加稳定,更为平整安全。
哪怕在上面进行大幅度的奔跑以及跳跃都不会有丝毫的晃动。
吊桥的尾端绑定着周围巨树群,在吊桥的末端则连接着一个个搭建好的木质平台。
这些木质平台同样依靠在巨大的杈枝上。
平台结构也是非常简单,人们在这些树杈下方先是挖好孔洞然后斜着插入一根根修剪好的木桩。
待完成后再从正面直线插入另外一根与巨树呈90度角的木桩。
这些斜着的木桩刚好顶在平行木桩的尾端,形成了一个极为稳定的正三角形结构。
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木桩在常年累月之下居然神奇般的与参天巨树融合在了一起。
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木桩的尾端长出了一些新的嫩芽。
与其说是搭建,这种方式不如说更像是“嫁接”来的贴切。
而这种“嫁接”方式也是为平台提供了更好的承重能力。
“地基”的上方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用兽筋缠绕而成的树桩整齐排列着。
每一根平铺的树桩的前后两端被一颗极长的木钉与下方基桩钉牢再由藤蔓缠绕绑定。
完工后依次铺上了加工好的木板以及兽皮,站在上面简直是如履平地。
兽皮给到地基的减震与隔音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
哪怕几百斤的胖子在上面奔跑也不会传出一丁点儿的声响和晃动。
地基的边缘也是用与平台同款木栅栏和藤网作为保护措施。
不但如此,在地基底下还有着一张巨型藤网,似乎是为了防止人们失足摔下去而建的。
平台搭建的虽然很大,但是用来建造房子所用的面积并不是特别的多。
每间房子都紧紧挨着巨树的表皮,这也使得每家每户前面都留出了一块较大的空地。
村庄里的房子或大或小,也是由木头制作而成。
房子的外围则是用一张张加工好的兽皮严丝合缝的包裹起来。
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有多张兽皮拼接而成的痕迹。
每张兽皮上还绣着各种精致的图案,每个图案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能活过来似的。
房子的周围也是布满着各种原始的装饰物,更是为这个村庄增添了独特的野性的色彩。
远远看起来每一间房子仿佛与巨树融为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