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风波过后的十余天时间里,黑板事件持续上演。每天下午课前的黑板上会如期出现同样的笔迹,一首诗、一段话或是几句歌词,每天雷打不落,如期而至。篇幅或长或短,时间或古或今,板书或行或楷,行云流水,字里行间演绎着古往今来的情与爱,诉说着男孩对女孩的顷慕与思念……。
她不知道他是谁,她也怕知道,因为从未经历过的女孩不知道怎么面对,如何处理。就这样,他写,她看;他每天写,但她不再去擦;他知道是为谁写,但她不知道是谁在写。
事件的发展,女孩无权掌握,男孩一人撰写。直到有一天,仍然是午后的第一节课,走进教室的她来到自己的座位,从小女孩是一个边界感极强的人,能一个人坐绝不选择与人同桌。正准备坐下,咦,怎么板凳少了一条腿?她心里清楚记得上午放学时板凳还是好的。
倔强的女孩火了,双手抬起少了一条腿的板凳砸到了黑板边的墙脚,同时嘴巴里发出与她乖萌的脸蛋极不相符的高音“是不是有病,把我的板凳换了”?同时在心里将所有能想到表示“赞美”的词语把换板凳的那人及全家问候了一遍。
不用说女孩的动作惊扰了同学,一时间,有面面相觑的,有不明所以的,有一脸茫然的,有想要试探原委的,更多的是有好事同学等待看热闹的……。女孩气恼地站在原地,一张小脸被气得通红,黑眼珠瞪得圆圆的。
这时,男孩出现了,他手里提着一张板凳,坦然地径直走到女孩的座位将板凳放下,没看女孩一眼,也没说一句话。下午第一节课开始。
女孩满脑子的疑惑正无处问询,男孩的这一举动简直就是不打自招。联想到开学至今半月她所受到的打扰、指点、议论,女孩委屈了,本来泪点就极低的她,课堂上满眼泪花。无聊、低级、阴险、小人,这些词语充满了女孩的脑海,算是对男孩最全面的评价和定义。
女孩想,这社会怎么了,未成年人的世界也这么心机……
女孩不敢任由情绪的波动而影响学习,算了,好好上课,来年的分数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评判。
下午连续两节课后,终于迎来了20分钟休息时间,有走出教室活动的,有闭了两节课的同学开始启动嘴巴功能的,还有三三两两的男同学聚在某个角落抽烟的……。一时间整个教室恢复了赶场的模式,进进出出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