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进厂报道,技能觉醒(1 / 2)重生之我在民国造飞机首页

杭州城市笕桥镇,笕桥飞机制造厂,它和中央笕桥航校仅一“墙”之隔。

准确来说,笕桥航校和制造厂之间连墙都没有。这里生产组装好的飞机,直接从厂房推到航校的跑道上试飞,试飞成功后便交付给华夏空军使用。

华夏空军英雄高志航等人的座驾,霍克3式驱逐机,便在这里完成组装和生产的。

在大门外,锣鼓喧天,一行人列队欢迎着林骅的到来。

林骅刚下车,便迈步走向制造厂大门走去,并被眼前连排的建筑和宽大的跑道所震撼!

原来,这就是民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

“我可真是一饱眼福了啊!”

它是民国时期,第一个全面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的航空工厂,也是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和生产数量最多的飞机制造厂。

民国23年,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由国、府和美国寇蒂斯、道格拉斯两飞机制造公司合作成立,主要生产驱逐机、教练机和轰炸机。

“你就是林骅吧。”

王助大步上前,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小伙子,想到了曾经自己在麻省理工留学的岁月,突然感慨许多。

没想到,林骅是制造厂第一监理的同门师兄弟,难怪会搞个如此隆重的欢迎入职仪式。

“是的,请问先生你是?”

林骅这才从旁人口中得知,他便是笕桥飞机制造厂的第一监理王助,也算得上是笕桥飞机制造厂的中方厂长。

王助在厂里威望很高,笕桥飞机制造厂里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王老”。

因为,笕桥飞机制造厂是中美“合作制”公司,制造厂的总经理是由美国人担任,实际生产方面还是王助在负责。

林骅听到王助这个名字,总感觉似曾相识,好像自己在上航空通史课的时候,在课本上见过这个名字。

恍然间,林骅记起来了,他可是华夏近代航空工业的奠基人,波音公司之父王助大师啊。

麻省理工航空工程二期毕业生,回国后创建了华夏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工程处,参与筹建中美合作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还一手创办了华夏航空研究院。

这不妥妥的,活着的论文“参考文献”站在自己面前,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已经是难以压抑。

“这穿越的可值啊,估计连我们校长都没有见过王助这样的航空大师吧。”

林骅在内心暗自窃喜道,凭借自己21世纪的航空知识,还有老前辈领路,领先全球研发喷气式战机完全不是问题,技术肯定秒杀德国梅塞施密特公司的me-262。

“晚生林骅,见过王老。”

“好了,我这人是个直性子。客套话就不多说了,你也是麻省理工航空工程毕业的,咱俩算得上是师兄弟,以后就在这里好好干。”

“王老放心,我这次学成归来,就是为了报效家国,早日赶走侵略者,建设美好家园。”林骅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行啊,小伙子,我相信航委会没有挑错人。”

在一众欢迎声后,王助便带着林骅进入了制造厂内。

临走前,林骅对着这群护送他来到制造厂的德械师宪兵,深深地鞠了一躬,德械师士兵连忙回持枪礼。

他十分清楚,德械师不久后在淞沪会战中便会损失殆尽。眼前的这几十位穿戴整齐、装备精良、意气风发的德械师士兵,此刻还能活生生地站在面前。

谁知道他们日后会倒在哪片废墟之下?有谁知道,他们的血迹浸染了黄浦江?又有谁知道,他们的坟前会绽放出一朵向阳的雏菊吗?

简单交接后,执行完护送任务的德械师,乘坐军卡连忙返回淞沪驻地。

进入厂区内,王助也给林骅讲解了制造厂的大致情况。因为是中美合资办厂,不管是厂区规模还是技术,或者是员工薪酬福利,在华夏都是可以排在第一位的。

整个笕桥制造厂,占地6万平方英尺,主要从事飞机零部件的生产,机载设备制造,和机体的组装、制造和修理。

林骅跟着王助的步伐,刚走到主厂房外,一架单翼飞机,正好被牵引出厂。

“我知道,这是诺斯罗普单翼轰炸机。”还没等介绍,林骅便指着轰炸机脱口说出,航空知识技能瞬间觉醒。

“不错不错,小林啊,你的基本功还是挺扎实的。”

“王老谬赞了,刚刚有失体态,还请王老见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