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1章 高考落榜(1 / 2)鱼市街首页

鱼市街是本地人的叫法,这会儿准确点说叫北村,至少官方的叫法还没有改。

北村很大,大到可以称之为乡或者县,人口却不多。这里是万宜县下面的一个自然村,与县城相隔数十里,却与安州专区隔淮河相望,这里沾了安州不少的光。后世万宜县成了安州的一个区,北村也变成了繁华的都市街口。

村里有条路,长不过二里地,宽不过数米,中间有个四叉路口,多少年前外来二道贩子喜欢在这里买鱼卖鱼,所以这个交易路口叫成了鱼市口,而这条路被叫成了鱼市街,成了北村的代名词。

六十年代以前这里可是倒血霉了,像发大水啦,遇长梅天啦,雨季时,淮河水位暴涨,安州就会往这边开口子泄涝,首当其冲倒霉的就是北社,多少有点爹不亲娘不爱的意思。

鱼市街的婆娘们记仇,一遇糟心事,跳街常用的那句街骂“狗日的,尽不干人事啊……”其实指的就是这茬子事。

六十年代后期,安州专区给落实了一些政策,在这里征了一些土地和水面,建了一个国营农场。凡是征了土地和水面的每家各户,又给落实了一个居民粮户口。

高考恢复那年,安州农业大学又过来建了一个农业实践基地,所以进入八十年代,工农结合的北村渐渐没了破落小渔村的形象,不少人家的男人或者女人进了农场,吃上了商品粮,一时风光无两。

鱼市街不少男孩考不上学的也不打紧(方言:也不碍事),大拇指一竖,自豪感油然而生:“大不了以后顶替进农场!”

进农场可能是这些男孩们共同的心里,他们不愿意回学校上学,半大小子又没有谋生之路,没有未来,又贪婪着渺茫的希望,可以为一包烟去扒人口袋,可以为一句话而拨刀。

渐渐地,这些青少年男孩成了这个时代的符号,当地人称之为小猛子,后世有个专属名词叫二流子。

刘安义本来与小猛子这个词没多大关系,可自从高考落榜被大学拒之门外,至少在外人看来,他既不显得有多伤心也看不出脸上有一丝难过,甚至一反常态,一连数日在鱼市街上四外晃悠。

就比如今天顶着九点多的大太阳又出来了。

看见平日毫无来往的村民,也一改以前沉默,热情的打上招呼。

……

虽然高中毕业生也算这个年代的文化人,但一旦整天在街上晃悠,村民们就不这样认为了,对你也不怎么回应,背地互相打听后还一致认定,这个落榜生已经彻底没救了:“又多了一个!”

旁边还有人意味深长地一声叹息:“可怜刘民兵哟!”

其实,刘民兵也看到了,心里一股无名邪火就腾腾升了起来,伸手自然而然地就往腰上准备抽皮带。

可不知怎地,临了手又缩了回去。

刘民兵没有当街发作,可毕竞儿子像个小猛子一样四处晃荡,碍于瞻观,心里自然不痛快,脸上也难看。

陪同一起去副食品商店进货的同事大赵瞟见了,问:“那不是你家安义么?”

刘民兵不想被人看笑话,闷头哼了一声,背着手走在前面再没说话。

刘民兵是刘安义的他爸。

在刘安义之前,刘民兵有一个女儿,也奇了怪,自打生了这女儿,他老婆肚皮就像湖里的水再无波澜,吃多少方子都没辙。

刘安义他爷爷常常不自主地叹口气:“根要断了!”

可一天雨夜,刘安义他爷爷喜滋滋地从安州抱回来一个男婴,说是一个人家没法养,准备送走,被他抱了回来,琢磨给刘家继个后。

这男婴团头细面,又是从安州带回来城里娃,两口子很是欢喜。

夫妻俩去船上躲了好一阵,才抱回家,说是在外生的,请长辈起名刘安义。

谁知隔年,张文秀肚子竟然有了动静,接连给他添了两个妹妹一个弟弟。